9月24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省司法厅协办、省党员教育中心承办,各市(州)、各县(区)司法局副局长参加的全省法治乡村建设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兰州开班,崆峒区在大会上作了以“真践实履助推乡村振兴 , 法治妙笔绘就崆峒画卷”为主题的典型交流发言,并在主会场向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展播了崆峒区法治文化主题运动公园宣传片。
近年来,崆峒区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途径新办法,真践实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力,一幅幅乡风文明、产业兴盛的美丽图景正在崆峒大地徐徐展开。
立足依法治理,把好法治乡村建设“方向盘”
依法行政,筑牢基层依法治理新基石。坚持完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制定印发《平凉市崆峒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与民政、综治等部门对接,压实相关部门(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各乡镇合法性审查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纳入审查,不断拓展工作外延。
头雁引航,打造民主法治建设新样板。充分发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将已经成功创建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全区民主法治创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阶梯式”管理机制,对全区252个行政村进行系统排摸,选取基础条件好、创建热情高、法治氛围浓的峡门村、东沟村、上滩村作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的“头雁”培养,着力打造民主法治建设“品牌样板村”。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21个。
优化法律服务,筑就法治乡村建设“压舱石”
聚焦法律服务“繁枝干”。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构建起乡镇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百姓身边有公共法律服务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秉持“法律服务惠民生”的理念,探索“邀约群众+新媒体平台”、“公益捐赠+法治大礼包”、“普法宣传+公益法律服务”新模式,通过微信群提前邀约的方式让有需要的群众能提前知晓法律服务活动时间,提前安排好农忙和生活,让公益法律服务能真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将法律援助延伸到乡镇,变“最后一公里”为“服务零距离”,252个行政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农村一小时”的法律服务圈,方便群众及时就近提交法律援助申请,简化经济困难认定方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受援面,切实做到应援尽援、能援则援,对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等特殊服务对象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电话预约,开展上门援助服务,用实际行动去印证“情暖万家、法润民心”。
聚焦纠纷化解“夯根基”。坚持把“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追求和职责所在,全力打造人民调解“枫桥经验”升级版。充实人民调解队伍,加强调解员与村干部、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等协调联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推进司法所与派出所、法庭、综治中心的协调对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整合调解资源,使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确保“矛盾纠纷不激化不升级”,“民转刑”“群体性上访”发案率大幅下降,建成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7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69个,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学习借鉴“老马工作法”在东关、中街、大秦、寨河成立了个人调解室5个,东关办“张小惠调解室”、“老街坊调解室”被“中央媒体看甘肃”采访推广,登上了《人民日报》,东关司法所所长吴彩霞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花所镇人民调解委员获全省“枫桥式”调委会表彰,带动了全区调解能力水平提升。
创新普法模式,激活法治乡村建设“内生力”
由表及里,法理引航“贯穿全程”。采取发放法治问卷调查、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等多种形式,走家访户深入调研真正倾听村民农户的法治教学需求,量体裁衣按需设立“乡村振兴法治大课堂”内容。设置讨论课、分享课、互动课,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法律知识,解百姓问题,促民生发展;选聘抽调精通法律、热心公益的法律工作者组成“乡村振兴法治大课堂”宣讲团,用通俗生动的“法言法语”、百姓身边的案例,宣讲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专项活动,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163人;开展“巾帼护航心向党·春风送法沁人心”“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援助惠民生”“博爱陇原 情暖万家 法润民心”崆峒公益法律服务、送法下乡、送法进工地、法治宣传赶庙会等司法为民法治宣传活动178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达8万余人。
从有到优,筑牢一村一品“新高地”。坚持以“点线建精、整片建强”路径实施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立足重点村、特色村、宜居村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法治阵地全覆盖要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法等法治元素融入乡土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中,因地制宜建成了天门村法治文化主题运动公园、安国镇东沟村法治文化广场、农民法律大讲堂,峡门乡峡门村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新高地,打造了一批集法治文化熏陶、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法治文化传播阵地。
良法善治终为民,依法治区筑平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汲取了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文化之“神彩”,融入了新时代中国特征之“意蕴”,彰显了亲民爱民利民之情怀,必将以“巨笔”挥毫写活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以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圈、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纠纷化解、法律咨询等立体化、全天候和全地域的公共法律服务,是崆峒区普法工作者和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为“法治中国、乡村振兴”许下的谆谆誓言,我们必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为崆峒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司法服务,用法治“妙笔”绘就崆峒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