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刘怀渊:法院报陪伴我的成长岁月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庆阳 发布时间:2023-02-27
字号:A A    颜色:

甘肃省庆阳市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源地,1943年4月,时任陇东分区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同志审理的“封芝琴婚姻上诉案”(后被编为评剧《 刘巧儿》),案发地就在我的家乡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


1993年8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华池县人民法院工作。记得报到那天是星期六,一同来法院报到的连同我共三人。那时华池法院还是几排砖木结构平房。第一天参加工作,又刚从学校毕业,而且也是第一次走进法院这个神圣的地方,内心不免有些紧张。办公室同事可能感觉到了我们的无所适从,从办公桌上拿起几张报纸递给我们。我接过一张,映入眼帘的是《人民法院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人民法院报》,好奇心驱使我认真读了起来。正当我们聚精会神看报时,办公室主任杜永林陪着院长李君林和老庭长王明贤走了进来。我们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后,李君林院长安排具有二十五年法院工作经历的王明贤庭长给我们作岗前辅导,并给我们三人布置各自写一篇《如何干好法院工作》文章。办公室主任送我们每人两份《人民法院报》让回家认真阅读,把院长交代的文章写好,下周一交给他等待工作分配通知。


上世纪90年代,每周工作六天,星期日休息一天。想到星期一就要给领导交文章,且很可能因为这文章好坏,将决定我们工作岗位,加之上学时,我的写作水平不高,这下可急坏了我。回到家中,我便急不可耐地拿出两份《人民法院报》认真读起来。从时政消息、审判动态、案例分析及调研报告,不管啥文章,都一字不落地读了一遍。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才渐渐对法院工作性质有了大概了解,接下来便摊开稿纸,按照自己的粗浅理解,写下了我参加工作后第一篇命题文章。


过了几天,我接到单位通知,被分配到上里塬法庭任书记员。上里塬距县城大概四十多公里,距我家也有二十多公里。华池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所谓上里塬,在我的理解认知,就是面积约一里的一块山顶平地。上里塬法庭当时连我三个人,一名庭长、一名书记员,这名书记员在我到上里塬法庭工作后不久便调回县法院经济庭任助理审判员。


我中专学的是农学专业,对法律一窍不通,庭长是位复转军人,到法院工作后报考法院业余大学,才系统地学习了法律知识。庭长为人和善,是一位非常称职的严师益友,他从一份简单的谈话笔录教起,手把手给讲案件庭审程序和案件卷宗装订顺序。他把庭里唯一一份报纸《人民法院报》第一时间读完后,便交到我手里,叮嘱我认真阅读,还特许我可以将好的文章摘抄或者剪贴收集整理作为学习资料。


1995年至1998年,我参加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学习,为了尽快熟知法律知识,我沿用了学生时的学习方法,熟读考试教材知识,摘录重要知识点作成学习笔记,期间从未遗漏阅读每一份《人民法院报》,争取多掌握经典案例,让我这个法律门外汉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法律专业专科和本科学历。


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的十八年间,那时案件相对不多,属于个人学习的时间比较宽裕,那个年代手机还未出现,即便是后来有了手机,起初也只能接打电话,而且花费高得离谱,不敢任性使用。报纸依然是日常获取知识和时政信息的主要来源,每当邮递员送来报纸,庭里几个人轮着翻看,《人民法院报》以其可读性强、知识点多而深受广大法院干警欢迎,就连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报》也格外青睐,时常会遇到当事人向我们索要《人民法院报》,它刊载的案例经常被法官用来指导审判实践和给当事人释法明理。


2010年3月份,我被调回县法院研究室,直至2016年10月份,六年间我一直承担法院新闻宣传和材料起草工作,这段时间《人民法院报》更加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和工作小助手。每当遇到撰写审判执行经验材料时,我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在《人民法院报》上查找好素材、好例证。尤其是在写新闻宣传稿件时,我会特别注重稿件标题,便从日常阅读《人民法院报》时剪贴整理的经典稿件中学习借鉴。2016年6月19日、6月26日、8月12日,《人民法院报》连续三次以《“马专员”又回到了巧儿故里》等为题,报道了我撰写的华池县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对我鼓舞非常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新闻舆论宣传的信心。


近些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法院干警阅读《人民法院报》可能相对减少,但《人民法院报》却并未淡出广大法院干警的工作生活。对从事法院新闻舆论工作十二年之久的我来说,依然同大家一样,最在乎最关注的法治类新媒体,依旧是《人民法院报》,平日里,我会第一时间阅读《人民法院报》公众号推送的消息,看到好文章便会不由自主地转发到朋友圈和工作群。庆阳法院哪位干警若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份荣誉,纷纷点赞学习,话里话外不无透着浓浓的羡慕与敬佩。


转眼间我在法院工作已近三十年,由当初一名不满二十一岁的青年,到了即将年满五十的老干警,三十年间,我见证了基层法院由一排排砖瓦平房到标准化审判大楼,同时也见证了《人民法院报》从刚刚创办到步入全媒体数字化时代;三十年间,我与《人民法院报》时刻相伴,它犹如良师益友,不吝赐教,让我吸取知识,增长学识,激励我一步步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法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