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凉市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聚焦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职责,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趋彰显
持续推进行政复议改革,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行政复议的社会知晓度、首选度、信任度逐步提高,新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市县两级行政复议案件大幅增加,2024年全市已受理申请复议案件296件,同比增长59.1%,其中:市政府76件,同比增长300%;县(市、区)220件,同比增长31.7%,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日趋彰显。
行政复议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作用切实发挥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全市范围内依托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办)建立行政复议联系点65个,组织开展行政复议进园区法律服务宣讲会、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一对一”法治体检活动10多场次。围绕“企业所需、复议所能”,对每一件涉企复议案件做到实地调查“应查尽查”、听取意见“应听尽听”,对重大疑难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坚持集体讨论和专家咨询论证相结合,及时纠正影响公平准入、妨碍平等竞争、“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涉企不当行政行为,依法办理涉企复议案件29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1万元。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认真贯彻慎罚、不罚等柔性执法理念,充分考虑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着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在某公司申请撤销环保处罚案件中,经查证,该公司虽存在未安装检测设备等违法情形,但主观过错较低,未造成损害后果,公司经营也面临困难,经积极调解,最终减少罚款6万元,减轻了公司负担。
平凉市某生猪定点屠宰厂不服市某局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案入选全省十佳行政复议优秀案例,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对平凉市以行政复议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市行政复议与应诉一科被推荐为全国行政复议与应诉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
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持续提升
坚持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聚焦案件办理质效提升,对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组织召开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为双方当事人搭建公正平等、公开透明的对话平台,邀请法官、检察官及律师代表,共同听取当事人意见,核查案件事实。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11场次,实现了行政复议由传统“书面审理”向“开门办案”的转化,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强了行政复议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听取意见”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和申请人见面、和作出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见面、和被申请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见面,及时听取各方诉求。充分运用调解和解、督促行政机关自行纠错、行政机关先行调解等机制,加强对行政争议的案前、案中、案后调解,做到“应调尽调”,全市调解和解结案16件,行政机关自行纠错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终止结案27件,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行政争议和行政纠纷得到了实质性化解,行政复议工作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称赞,并收获锦旗三面。平凉市做出的一件行政复议决定书获评司法部颁发的优秀法律文书奖,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三个见面”和“一案三调”工作方法得到了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视听甘肃对平凉市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加强府院联动破解行政纠纷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施办法》,全市办理行政应诉案件8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在法院设立行政争议引导分流点,张贴行政复议宣传资料,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
加强行政复议机构与法检两院的业务交流,组织行政复议人员与行政审判人员同堂参加行政审判工作大讲堂10余次,邀请法检机关通过参加听证会、案件讨论会、业务咨询等形式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27次,收到法律意见建议45条。
坚持把调解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探索建立法院参与、检察院监督、行政复议机构组织、被申请人积极配合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全方位多举措开展联合化解。
行政复议员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把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作为体现改革成效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抓实抓细。贯彻落实《甘肃省行政复议员管理办法(试行)》,指导督促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选优配足配强行政复议员,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行政复议员队伍。持续加强行政复议员初任培训、岗位培训、政治轮训。今年以来,共参加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100多人(次),通过常态化培训,全市行政复议员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