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西市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化解于萌芽。这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重要途径。
积极打通公共法律服务
“最后一公里”
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一站式”法律服务……定西市司法行政部门不断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941个,基本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部门、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共同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和成效显著提升,维护社会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充分推广运用“中国法律服务网”“12348甘肃法网”“掌上12348”及智能查询终端设备等,让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一键”解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网通”,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不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
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不断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公证、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职能作用,积极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公开等制度,适时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建立执业诚信档案、质量跟踪检查等工作,规范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行为,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积极鼓励和支持律师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加强法律风险评估,出具法律意见,为优化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引导律师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程法律服务,有效防范各类法律风险。
不断总结公共法律服务实践经验,根据法治建设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提供模式,着力在标准制定、衔接联动、融入融合、精准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打造有定西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着力保障特殊群体的
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将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
积极配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畅通刑事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完善被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困难证明制度,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开通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受理办案机制,实行容缺办理制度,可以先行受理,事后补办。建立与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办等部门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协调机制,强化法律援助机构办案异地协作机制。(甘肃省司法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