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董生权,甘肃省康乐县人,1965年12月出生,1981年10月到兰州军区84877部队服役,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复员,先后在康乐县白王乡、县人武部、胭脂乡工作,1990年11月调到康乐县人民检察院工作至今,历任办公室主任、检察员、检委会委员,生前系康乐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从检31年来,他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一直战斗在检察工作一线。
2021年10月13日在单位工作期间,因身体不适被送到县中医院诊疗,后转入甘肃省中医院救治,期间病情反复,至14日凌晨突发“心跳骤停、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于4:10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6岁。
甘洒汗水 努力为检徽增光添彩
董生权在检察工作岗位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履行一个检察官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歌,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30多年来,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检察工作。在工作中,他刻苦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努力钻研法律知识,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事业心;他不怕苦、不怕累,凭着一股拼劲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凭着“老黄牛”的韧劲,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克服困难,努力办好每一件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了不知多少个与亲人相聚的机会,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5+2”“白+黑”成为常态,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坚持原则 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董生权被抽调参加康乐县委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顽瘴痼疾组并任组长,还要参加单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和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的工作,常常“两头跑”。他除带头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外,每天加班加点,制定集中学习的周计划、月安排,思考谋划“自选动作”,提出自学要求,每天都提前安排好第二天的集中学习任务,参加党小组学习,抽查各党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干警的自觉情况,并向领导小组请示汇报教育整顿推进情况相关事项的上级领导小组的任务要求,收集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为院党组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意见。
他还主动在集中学习时,朗读《红船,在南湖起航》,有效地把学党史和教育整顿融合起来,激发干警的学习兴趣,使干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学习的内容充分理解和吸收,使之受到教育。为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他组织全体干警进行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内容紧紧围绕党史、教育整顿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等重点知识,全面考察干警对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固强补弱巩固学习效果,达到了“以考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切实增强了全体干警主动融入教育整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按照院党组的安排,积极推行“集中学习+N”的学习方式抓落实,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督学、考学制度,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开展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教育基地等方式,帮助干警找差距、补短板。
宽以待人 以朴实憨厚折服众人
董生权对干警和群众温暖得像一盆火,谁有困难,他都肯出力帮忙。他对科里同志的家庭生活等方面情况了如指掌,不管那个同志遇到点什么小事情,他都是体贴入微,帮助妥善处理。科里人手少,工作琐碎,经常加班加点,但不管工作多么忙,他都定期安排时间让同志们回家团圆,处理好家务。他对科里同志是这样,遇到社会上需要提供帮助的群众,更是如此。在大家的印象中,董生权为人低调,生活简朴。他似乎从没有大声言语过,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在荣誉和利益面前,总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在同董生权相处的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他的称呼从“董主任”“董科长”变成了现在的“董哥”“董叔叔”。
忠诚可以让人的价值得以升华,董生权正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神圣的检察事业。他用无言的行动证明:伟大始于平凡,卓越源于拼搏,荣誉出于奉献。他的生命因短暂而悲壮,因忠诚而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