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法治建设新底色——武威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网站首页 »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绘就法治建设新底色——武威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2-05-20

  2021年以来,武威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武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法治武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近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通报2021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绩效考评工作情况,武威市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统筹“一盘棋”落实“一条心”

 

  武威市积极发挥依法治市办牵头作用,加强综合协调,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通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组织召开会议,审定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对年度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用好督察办法,紧扣要点任务,跟踪问效,强力督办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创新方式方法,及时破解梗阻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并适时总结交流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引领依法治市工作整体上档次、上水平,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建设氛围。

5月11日,武威市启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月活动。

 

守正创新 迈出立法与执法监督新步伐

 

  武威市遵循“小切口、易操作、能管用”原则,稳妥开展地方立法,《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颁布施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施重大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三性”论证,用制度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严格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六个一”专项活动,完成市直部门12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测试,全力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落细。做好“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全市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5810件,减少证明材料49711件。培育申报示范创建单位3个。

 

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保障公正司法

 

      武威市积极理顺政法管理体制。认真落实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巡查、政法委员会述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机制,积极构建政工、队建、纪检、督察、法制、审计、信访“七位一体”的执法司法工作“大监督”格局。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成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建设运行工作,危险驾驶、故意伤害等六类试运行案件上案率100%。完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播“四大公开平台”,建成公安大数据服务平台,市、县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上线运行,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的司法环境得到优化。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贵调解矛盾纠纷

 

创新普法宣传举措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送到校园课堂、送到社区家庭、送到田间地头,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全市10万名“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平安武威·民法典相伴”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公民法治信仰。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全市累计建成普法微信公众号5个,推送信息2500余条,普法微信群1040个,推送信息20757条。

 

深化司法为民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

 

  制定出台《武威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大厅1个。把12348热线打造成人民群众的“连心线”“暖心线”“舒心线”,2021年共接听热线咨询电话18000多通,解答各类法律问题18000多个,群众满意率为100%。开通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50件。积极推行“零接触”线上公证业务,共办理公证3084件。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共办理鉴定案件1282件。

 

  深入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依法依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开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热线3条,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队14个,为困难群众代写民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书468份,参与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8起,为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25家,为民办实事41件。

凉州区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全力打造公平政策环境。建成市、县(区)两级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处理平台5个。市法院建立27项制度措施,为困难诉讼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833.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292.6万元。市检察院制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市公安局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二十条工作措施,确定292名民警担任“护航警官”,在企业设立警务室26家。司法行政部门为3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全面“法治体检”。截至目前,全市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6595户,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