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规划科学路径

网站首页 » 热点 · 聚焦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规划科学路径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21-12-21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规划科学路径

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会议精神解读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我国治安案件、刑事立案、命案数量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如何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通过试点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如何加强分类指导,推动试点经验从地标上升为国标?

  如何在更高站位、更广领域上谋划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

  ……

  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在总结2017年以来平安中国建设成绩经验基础上,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出一条科学明晰的路径。

  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会议指出,科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关乎国家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关乎平安中国建设的成败。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刻历史逻辑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水平——

  在认识上,要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想自觉。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中央对历史上大国兴衰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7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安全环境中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运筹和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刻历史逻辑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水平。

  在实践中,要坚持发展和安全一体部署。要把发展和安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谋划,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两者深度融合,实现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同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的观念,把平安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部署,把安全发展贯穿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紧扣安全发展问题,推动行业发展与保障安全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在效果上,要实现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平安中国的实力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又要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相互配套、互促共进。

  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近年来,伴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治安案件、刑事立案、命案数量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20年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6%、12.8%、30.2%和27.9%。

  会议指出,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根本任务,努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贯穿明年平安中国建设工作的主线,也是对平安中国建设成效的直接检验。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围绕4个领域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领域突出风险,必须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切实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领域涉稳风险,协同有关部门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与监管等制度,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快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治理能力。协同有关部门及时监测研判、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涉稳风险。协同有关部门确保水利、电力、油气、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领域矛盾风险,深入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持续加强征地拆迁、社会民生、涉法涉诉、家庭邻里、涉疫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完善信访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深化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攻坚化解。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等制度机制,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及车站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和铁路沿线治安防控,完善环京“护城河”机制。健全精神障碍患者预防犯罪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动完善危险化学品治理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寄递物流等行业监管,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责任网。

  深化分层治理筑牢平安中国建设根基

  全国3.9万多个乡镇(街道)已配齐配强政法委员3.8万多名,建成各级综治中心58.3万余个,共有网格员450万名……放眼全国,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已基本实现,更多优势资源正向基层传导倾斜。

  既坚持行之有效好方法,又探索实践所需新手段。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政治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科技支撑等作用,打出解决突出问题组合拳,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会议指出,要依托市域、基层、网格推进矛盾风险分层次治理,努力把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小矛盾小风险化解在基层、苗头性问题隐患解决在网格,防止矛盾问题升级、外溢、上行。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强市域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分类指导,推动试点经验从地标上升为国标、从地方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单项经验集成为系统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和方式创新,更有效地防范重大矛盾风险、解决疑难复杂问题。中央政法委要在各省份初评基础上对第一批试点地区进行验收,列出必查负面清单,抽查短板弱项,确保试点经验经得起实践检验。

  ——做实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牢强基导向,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和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检察室、人民法庭、司法所、信访接待中心等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应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将矛盾风险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做精网格治理。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做小、做细基层治理单元,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要总结借鉴“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经验,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威望较高、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等优势,使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管理措施落地见效。

  全面提升守护人民群众平安层次水平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达98.4%,2021年上半年达98.56%;在全国居民对当前15个主要民生领域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列第一。

  会议提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会议对此作出如下要求: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聚焦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助力推进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各项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聚焦保障人民安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整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防范打击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有效治理新型网络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等,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等领域治理能力。聚焦维护公平正义,巩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深化“放管服”“互联网+行政管理服务”等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总结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等经验,搭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保安员、网格员、义警、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加强新时代见义勇为工作,强化全社会广泛参与平安建设激励保障。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资金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充分调动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体现民意的评价标尺。优化平安建设考评标准和方式,加大群众意见在考评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推动把平安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更有力的举措守护好人民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