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郭家庄村“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内,联络法官与菜农进行交流。崔琳 摄
地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洛门镇郭家庄村“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每月都会迎来联络法官杜永娟的两次“蹲点”,重点针对蔬菜种植、贮藏、营销、物流等产业全链条进行司法指导,并开展“绿色巡回审判”,就近、就地及时化解生产经营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
这样的“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在武山县设有5处,并配备固定联络法官。据悉,武山县蔬菜播种面积41万亩、产量130万吨、产值41.1亿元,远销北京、天津等24个省市,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蔬菜产业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杜永娟系武山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她介绍说,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郭家庄村农户种植的豆角等蔬菜滞销,经村委会多方联系,蔬菜经销商麻某某收购了村里30户村民种植的蔬菜。但麻某某只支付了部分价款,但是欠付农户20余万元一直未付。
为此,农户们选择与法院“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对接,经多方联系,法官联系到麻某某,通过耐心调解、沟通,最终麻某某与各农户达成调解协议,并在调解一星期后将欠付农户20余万元支付到位。
杜永娟讲述,农户与经销商纠纷,大多是因购销蔬菜引起的合同纠纷,比如:农户跟蔬菜经销商签订购销协议(有些只是口头协议),很多经销商收购蔬菜后不能按期完全付款,一开始农户们自己找经销商催要菜款,慢慢地经销商疲于应付,对其催款的行为置之不理。
“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成立后,联络法官会在蔬菜丰收时期到场督促经销商履行合同,并向其释明如有违约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刚开始,村民对法律及法院并不信任,认为这只是走过场、形式化。在法院协调对接处理几起纠纷后,村民们的态度慢慢转变了,有时甚至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咨询有关法律问题,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法律观念也有所转变。
郭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小东认为,联络法官就像菜农与经销商的“媒人”,让他们懂得,彼此并不是对立关系,诉前调解使得当事人免去了部分的诉讼费用,双方关系也得到缓和,这为以后双方能够更好地合作打下基础,再者,调解的案件履行起来也相对容易,这将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保护菜农利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山县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正是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的缩影,打通了便民最后一公里。”李小东如是说。
当地菜农陈银海坦言,自从来了联络法官,他们学会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可以更加大胆地往外卖菜了,这种感觉很好。
据统计,武山县人民法院在当地蔬菜主要产区和蔬菜物流园成立的这5个“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通过电话连线、现场答疑等方式提供法律咨询,组织干警深入蔬菜市场“现场说法”,累计发放宣传彩页1000余份,为维护蔬菜产业市场秩序、服务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