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反特第一案”:甘肃警察博物馆珍藏手稿背后的故事

网站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延安反特第一案”:甘肃警察博物馆珍藏手稿背后的故事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5-18

这是时隔76年,再次面世的一份手稿。3张草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纸张颜色淡黄、质地轻薄,字迹美观大方、工整流畅。作者吴南山专门为这篇题为《我的出路——一个曾被蒋特陷害的青年的自述》的文章,在稿纸抬头作了细致的备注:载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七日解放日报第二版上。


图片


近日,吴南山同志的子女吴定军、吴兰军代表家人向甘肃警察博物馆捐赠的这份手稿,再次把我们带回到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保安处陇东保安分处反特斗争的前线。


图片


1939年冬,庆阳县青年吴南山受国民党特务诱骗,误入陕西汉中的军统“汉中特种技术训练班”(简称“汉训班”)第四期接受特务培训。满怀抗日的热情,却接受着“反共”的训练,各种情报手段的灌输操练,无所不用其极。短短月余,让他对国民党特务深恶痛绝,决心脱离敌营返回家乡。在假装积极表现后,他提前毕业。


1940年5月,吴南山被派遣潜回庆阳县,以担任陇东中学教师为身份掩护来从事特务活动。很快,他便主动向中共陇东地委交代了参加“汉训班”的经历,上交了“通讯联络密码”以及搓成细卷藏于头发中私自带回的“万能显影液”“汞爆药”的配方,并提交“汉训班”书面情况报告,由此揭开了一直暗藏着的国民党军统在陕甘宁边区精心布局潜伏特务网的黑幕。


图片


当月,陇东保安分处根据中共陇东特委的指示,吸收吴南山正式参加陇东保安机关秘密外勤工作,由陇东保安分处处长李甫山一人直接领导,利用其特殊的自身条件,开展反奸肃特斗争。1941年春,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开身份掩护开展肃特工作,边区政府任命吴南山为庆阳县教育科科长。此后,因为他的突出贡献,边区保安机关在两年多时间里,发现、抓捕了“汉训班”潜入陕甘宁边区的特务多达51人,“军统特侦站延安特侦组”全军覆没,边区保安机关取得了“延安反特第一案”的重大胜利,有力地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


1946年9月,吴南山同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长期在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兰州市公安局治安科科长、省公安厅治安处副处长。


图片


1946年底,解放战争爆发在即,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党组织的安排部署下,吴南山撰写了《我的出路——一个曾被蒋特陷害的青年的自述》一文,并登载于1947年2月7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文章回忆了他本人受骗加入“汉训班”的经过,第一次向全社会公开揭露了国民党军统和“汉训班”实行法西斯主义残害青年,在抗战中破坏合作的阴谋。文章的最后,吴南山坦然宣布自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号召其他受国民党陷害的青年:“只有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大众的事业服务,才是青年人的真正出路!”此文当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对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特殊贡献。


图片


吴南山的长子吴定军介绍到:“因为这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使得吴南山的身份彻底暴露,遭到国民党悬赏缉拿。一次被包围在山沟里,吴南山死里逃生后重又返回了对敌斗争的第一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这份手稿始终被他放置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寸步不离,成为唯一一件保存至今、从战火纷飞年代带出的珍贵文物。”


图片


“这份手稿是早期公安保卫工作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也反映了老一辈公安保卫干部对党的赤诚情怀和忠诚本色,父亲珍藏了一辈子。作为子女,今天把手稿捐赠给甘肃警察博物馆,是代父亲完成‘让革命文化找到归宿,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的心愿,让这些公安保卫实物史料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对青年民警的教育、传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