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平凉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在整合市域社会治理资源、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上不断下功夫、创新路,构建起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激活各级各方面共防风险,共筑平安“一盘棋”。
“三大体系”筑牢平安建设“防护网”
在为期三年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平凉市以健全打击整治、完善防范管控、创新平台服务“三大体系”为抓手,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筑牢平安建设“防护网”,将大量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中。
2022年8月5日,平凉市崇信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一名群众被刷单返利诈骗5万多元的报案后,办案民警在采取紧急止付措施的同时,研判案情、串并侦查,先后辗转4省11地,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成功侦破一起特大全链条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冻结涉案资金40多万元,查明涉案金额310余万元。这是平凉市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打击整治体系,对网络电信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三年来,平凉全市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共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14个、村霸5个,抓获成员167人。全市刑事立案近1.4万件,破获现案5100余件,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有效提升。
同时,全市健全完善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精准化风险预警、明晰化公共安全、多元化社会共治、专业化处突维稳“六张防控网”,督促40个部门单位落实123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平凉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党建统领核心,推进综治、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三大中心”建设,构建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四联”格局,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作用,构建起“一核三心四联五治”模式,着力打造集信访、调解、诉讼、仲裁、法律援助等10项社会治理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和常设常驻、派驻轮驻等机制,发挥预警、研判、处置、指挥等社会治理服务职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三大中心”895个,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实践检验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不花一分钱,也能办成事。”平凉市着力把各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2021年7月1日,一起涉及86户村民土地流转的合同纠纷案在崆峒区花所镇周柳村就地解决。此前,村民向镇综治中心反映情况,称他们与关某签订合同,将承包的山地流转给关某用于退耕还林,但关某拖欠了两年的流转费一直未付。镇综治中心受理后,多次调解未果,遂帮助村民申请法律援助,向崆峒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就地巡回审判,促使关某与86户村民达成调解协议,解除了租赁合同,赔偿了农户的流转费。
三年来,平凉市在探索尝试和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机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检验,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一核三心四联五治”社会治理模式实践,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万余个,配备网格员1.4万余名,全市各乡镇街道深耕网格化服务管理“责任田”,将党建、公安、综治等多元网格整合,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工作体系,实现一个网格“管全盘”,进一步规范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的服务管理体系。
典型引领打造亮点品牌“景观带”
2022年3月25日,灵台县正园小区50户居民因供水压力不足、用水困难向西大街社区反映情况。按照“逢四说事”机制,社区及时召开议事会,商讨由物业公司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动用小区商品房维修基金4.2万元安装自来水增压设备,几天内便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在灵台县,“逢四说事”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大品牌。这一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各方联动、居民互动的“一核多元”说事平台,成为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平凉市在市域社会治理探索实践中,总结推广泾川县“乡风文明”积分超市、灵台县“和谐五星”创评等德治教化经验,大力推行华亭市“一核三化四联”、崆峒区“一网五制多元调”“三融三共”、崇信县“五平共治”“小区议事厅”、庄浪县“三事四民”工作法、静宁县“村民大管家”、市司法局“3345”调解体系等一大批省级经验,为市域社会治理分类指导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通过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实践,平凉市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社会稳定大局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2021至2022年,平凉市荣获“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市”称号,灵台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崇信县、庄浪县荣获“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