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政疾”需把握“四种关系”

网站首页 » 机关之窗

治“政疾”需把握“四种关系”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余猛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8-14

政绩是党员干部履职干事的“晴雨表”,也是能力水平的“度量衡”。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政绩观错位偏差现象,导致政绩成“政疾”。


  在实践中,政绩观错位偏差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症候。比如,不顾风险乱举债,外借巨额资金进行项目建设,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急功近利“堆盆景”,不顾财力、影响建设地标式建筑,贪大求洋;好大喜功铺摊子,不顾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规模,挤占民生类资金,盲目进行“摊大饼式”建设等。重眼前、轻长远,重显绩、轻隐绩……种种错误政绩观虽表现各异,但都会给地方或行业长远发展留下祸害和隐患,引起群众不满。治“政疾”,树政绩,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平衡快与慢的关系。慢中无快,失之于速;快中无慢,失之于稳。把握好快与慢的辩证法,彰显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素质、为政理念。应立足当下但不只顾当前,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把握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谋发展、促发展,又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敢担当、敢作为,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一盘棋”的发展趋势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懂得舍与得的关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应当拿出“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的气魄,“尽公不顾私,勤勉有担当”,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动靠前服务,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敢于舍去自己的私心、私利,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多站在地方的长远发展上考虑,得到的就是民心,就是地方的高质量发展。反之,不懂得舍弃,只想着短暂的“政绩工程”,影响的就是地方的长远事业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理解量与质的关系。“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辩证认识、科学统筹好质与量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防止各地相互攀比甚至层层加码,防止为了经济增长盲目蛮干、数据造假,更要防止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处理考与用的关系。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既是考察识别干部的过程,也是教育管理干部的过程,更是激励鞭策干部的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考核,难点在于考准考实,必须将其与全面、立体识别干部结合起来,注重考用结合,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能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统筹发展情况,使考核评价内容更系统全面、客观实在。既要看显绩,还要看潜绩,不仅考量经济效益、社会效果,也重考虑政治影响、群众反响。应坚持从干部所处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要求出发,合理利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两种尺度,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更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