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司法所:多元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网站首页 » 新时代“枫桥经验”

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司法所:多元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10-25

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司法所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诉调、检调、警调、访调”有效衔接的“四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48起,调解成功46起,形成卷宗10起,调解成功率95.8%,履行率100%,涉及金额9.8万元,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内和谐稳定。


图片


资源整合,建好一个调解主阵地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邻里乡党”调解室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民警联络室、信访接待室功能有机结合,配备办公设施,根据调解员擅长调解的不同领域设立“问诊”岗、规范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程序、“四调对接”机制等制度,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构筑起“四调对接”扎根基层的微型实战基地。


选贤任能,建强“1+N+X”调解队伍坚持“选贤任能”原则,完善干部与群众相配合、专业与民间相互补的调解队伍。“1”即专职人员。由经验丰富、熟悉政策、文化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担任“调解员”,集中解决涉及土地、婚姻、经济纠纷等方面的矛盾,回答群众关心的低保认定、养老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政策。“N”即热心村民。发挥乡贤在本村“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参与“邻里乡党”调解室“点单式”调解、“乡音式”说法,帮助乡亲们排解纷争和纠结,共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X”即多种技能。依托乡村法律顾问通过法治讲座、实践指导、以案释法等形式,全方位提升调解员的依法调解意识,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技巧“把脉问诊”“对症开方”。


精准稳妥,落实“四调”对接机制抓实“诉调、检调、警调、访调”案件交接和筛选移交,严格案件办理流程。以“访调为重点”,用调解的方式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以“诉调为依托”,形成“诉前调解在先,法庭诉讼在后”多元解纷格局;以“警调为保障”,推进案结事了;以“检调为辅助”,兼顾法理人情促和谐,解“法结”又解“心结”。强化信访事项行政调解与诉调、警调的互动互通,及时化解信访事件。通过“邻里乡党”调解室,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避免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节省了司法资源,减少了群众诉累,实现了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策效果相统一,最大程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情法相融,打造“五步”调解法大秦司法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五步”调解法,即“一听二问三看四调五访”。“一听”指耐心倾听当事人诉说,安抚当事人情绪;“二问”指询问当事人关键诉求,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三看”指到现场细心观察研判,走访亲戚邻里为调解方案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四调”指精准有效调解,坚持当事双方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促使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纠纷激化;“五访”指调解之后定期回访,督促责任方如约履行协议,巩固调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