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全保密领域热词盘点

网站首页 » 共筑保密防线 守护国家安全

2024年安全保密领域热词盘点


来源:保密观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12-31 1265

数智技术


数智技术在具体内涵上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数智技术发展可能同步带来数据泄露、算法歧视、虚假信息等问题,配套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智能安全防护体系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指导,将具备可追溯、加密算法特性的技术应用于发展过程,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保密管理


今年2月27日修订通过的保密法,新增涉密数据管理及汇聚、关联后涉及国家秘密数据管理的原则规定。9月24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布,进一步细化了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管理、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等方面具体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密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强劲的算力将更快速、深入地推进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正加速向工业、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渗透。但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统筹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的一体化推进,建立健全算力网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确保一体化算力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机密计算


机密计算是指在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中执行计算,以保护“使用中”数据安全的一种技术。当前,机密计算逐渐成为安全隐私计算的一条主流技术路线,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电子政务的跨部门数据安全共享、金融行业的风险和信用评估以及物联网数据聚合与分析等,国际国内主流处理器厂商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密计算产品。


网络安全


今年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我国正积极推动智能化的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与应用,持续优化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为主干,共计150余部网络领域立法组成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打造了坚强的网络安全屏障。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


随着车内摄像头、麦克风、定位系统等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信息采集与数据交互的重要终端,也带来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深度伪造


深度伪造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音视频的模拟和伪造。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Sora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广泛关注。由于Sora能够基于文本自动生成视频,导致深度伪造内容的制作门槛大幅降低,进而可能被用于诽谤、诈骗、色情等违法活动,破坏社会秩序,甚至威胁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