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论述 ,把群众感受“晴雨表”当作工作“指挥棒”,让群众从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诉讼服务建设更有准度。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规范立案流程,提升立案效率。为杜绝以推诿管辖、诉前调解等方式拖延立案,对全省诉服中心常态化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推动全省103家法院签订邮政集约送达协议,送达质效明显提升,电子送达率达86.2%。建成并启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推出“诉讼服务十项承诺”,出台《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完善网上立案容缺受理机制,全面推行电子诉讼档案预约调阅、异地调阅,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胜诉权益兑现更有速度。广大执行干警奔波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份份文书、一摞摞案卷,换来执结率和执行到位率不断攀升。“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开展以来,直击执行现场直播27场次,累计观看超过1.6亿人次,全方位、全过程展现执行过程,执行法官化身“主播”回应网友在线提问,发挥宣传矩阵营造了解执行、支持执行的社会氛围。加强立审执一体化协同配合,拓展不动产、矿业权、公积金“点对点”线上查控,执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按照“便于当事人、便于执行工作、便于解决问题”开展交叉执行,执行局长带头办理交叉执行案件,执结“骨头案”“钉子案”6640件。
环境司法保护更有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法院“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守护黄河流域绿水青山。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涉案古生物化石鉴定评估办法,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缴纳,推动在涉林案件生态修复中引入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形成多元共治合力。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犯罪,并通过判决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
民生司法保障更有温度。用心用情呵护重点群体,与省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协同联动,严格甄别核查涉农民工工资“两类账户”冻结情况,督促辖区法院解冻17个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开展全省法院执行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月”活动,努力做到风险早识别、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为农民工“护薪”切实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王某等114名农民工劳务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社部、全国总工会涉欠薪典型案例。开展“精准司法救助 温暖残障人群”推进爱心甘肃建设专项活动,救助残疾或伤残当事人73案86人,救助金额309万余元,细化量化测算标准,缩短案件办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