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法治建设“十大关键词”

网站首页 » 法治甘肃

平凉市法治建设“十大关键词”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2-13 592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024年,平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牵引,以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为目标,法治平凉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平凉实践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领航。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800余次,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平凉日报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专栏,创办《法治平凉》刊物。制定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平凉市法治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运用法治督察、法治考评、年度述法等方式,倒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立法。牢牢把握“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格局,完善立法公开、公众意见征集反馈、立法协商等机制,收集地方立法意见建议34项,建立第二批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修改《平凉市地方立法条例》,制定《平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力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对全市9部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进行“集中体检”,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召开全市地方性法规学习宣传实施座谈会,编印地方性法规宣传实施《典型案例选编》,确保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规范。严格规范政府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聘请14名同志为市政府第五届法律顾问。高质量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定《合法性审查(核)要点指引》,构建规范性文件三级审查、集体研究运行模式,建立审查人员、咨询专家、政府法律顾问协同审查机制。2024年,审查市政府常务会议题、重大行政决策、战略合作协议等101件,审查市县两级报备规范性文件27件。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有关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建立市级涉企文件清单台账342件,宣布废止17件。


执法。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进行政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两轻一免”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评查行政执法案卷1.1万余件,组织8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市行政执法队伍由改革前的89个减少到49个,公布39个市级行政执法主体名单,建立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启用“平凉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成立市行政执法数字信息中心,建成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改革。制定《平凉市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重要任务举措分工方案》,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提升诉讼服务质效,立案、交退费、保全等事项实现“一站通办、一网全办”。制定《平凉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与宁夏固原、陕西咸阳等地建立六盘山、泾河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建成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8个,县级接报案中心7个,县级行政处罚听证室7个,派出所接报案室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府院、府检联动机制,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96件,审结249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普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开展全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和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举办法治讲座、培训300多场次,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等活动1300多场次,深入实施“十百千”法治惠民工程,打造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0个,建设依法治校示范校28所,组建“法律明白人”培训师资库,培训“法律明白人”7737人,全市“法律明白人”达到11860人。市司法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关爱。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召开全市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工作推进会,出台《平凉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在全省率先由公检法司“四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全市1321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全覆盖。平凉市“1351”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模式被甘肃卫视报道宣传,《“五心共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典型案例入选2024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崇信县第二中学被确定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


平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三调”对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整合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相关职能,建成市县乡三级“三大中心”119 个。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刑事立案、治安受案同比分别下降25.7%、19.3%,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隐患整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市“平安快办”入选2024 年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十大亮点品牌,《“五步七天”让调解在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最大效应》典型案例入选2024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实施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打造“一站式”检察信访平台、依法严打食药环知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交通运输领域综合治理、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等10件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成效在《平凉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资源有效融合,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4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79件,国内外各类公证事项5172件,司法鉴定案件4928件,为群众、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保障。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开展政府守信践诺、“积案”“挂案”清理等13项重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大综窗”改革,97%的事项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城市综合信用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七,居西部地区第一、全省第一。推出诉讼服务中心“优商惠企”15条措施,开展“检联商会”“检联进企”活动,实行重大项目护航警官制度,组建“九大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团队,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知识产权保护,审查政府增量文件635份,查办商标案件23件,持续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也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攻坚收官之年。全市法治建设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平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