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甘南州舟曲县人民法院成功调处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凭借耐心与智慧让僵持的双方达成和解,彰显了司法在维护公平正义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关键作用。
回溯至2018年,原告杨某等7位运输从业者,投身于狼岔坝至武坪公路建设项目,负责土方运输工作。作为项目承包人的被告张某,在工程圆满收官后,却未及时履行支付运输费用的义务。经原告方多番催促,直至2022年1月1日,张某才与各原告完成费用结算,并出具欠条,明确了支付期限。但此后,张某仅支付部分款项,剩余运输费便一直拖欠,原告们多次追讨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他们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将张某诉至舟曲县人民法院,期望通过司法途径讨回自己的辛苦钱。
案件受理后,舟曲县人民法院迅速行动,承办法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仔细查阅每一份卷宗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全面掌握案件全貌。在前期通过电话沟通调解时,由于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利益诉求复杂,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庭审阶段让案件迎来新的转机。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于欠条金额以及已支付款项的事实均无异议,案件事实清晰明确。承办法官敏锐地捕捉到调解的契机,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立即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始终秉持“调解优先,助商解纷”的核心理念,从双方最初合作的良好愿景出发,紧紧围绕解决纠纷这一核心目标。一方面,从法理角度,深入浅出地向双方阐释运输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从情理层面,耐心劝解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难处。张某道出苦衷,称其上游公司至今尚未结清工程款,致使自身资金链紧张,实在无力一次性支付剩余款项,并非有意拖欠,恳请原告给予一定宽限期。而杨某等人则情绪激动,强调自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挣的都是辛苦钱。他们表示,如果张某确实存在资金周转问题,应当主动沟通协商解决方案,而不是对追讨避而不见。
面对双方的诉求与矛盾,承办法官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多次组织调解会议。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成功打破僵局。双方各让一步,就运输费用支付事宜达成了调解协议。这场历时数年的运输合同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成功调解,不仅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更彰显了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舟曲县人民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力度,精准对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司法需求,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