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湖南省永州市检察机关督促保护永州摩崖石刻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6件“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典型案例。
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在这批典型案例中,有3件是省级院直接立案办理的案件,针对跨行政区划、多监管部门的“硬骨头”案件,充分发挥省级院办理有重大影响力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推动解决系统性公益损害问题。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北盘江光照湖库区违建水上浮动设施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针对珠江流域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以事立案,采用一体化办案模式,分层监督、整体推进,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协同治理,推动治理难题得到解决。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针对乌梁素海流域存在面源、点源、内源污染及地下水超采等生态受损问题多元、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情形以事立案,督促行政机关上下联动,形成层级监督整改合力,护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这批典型案例还聚焦民生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在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残疾人凭证免费乘车权益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针对市内残疾人免费乘车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问题,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采用在长治公交通App上线开通残疾人二维码申请功能,以及市公交公司进社区为残疾人免费办理公交卡的“线上申请+上门服务”方式,让特定群体实实在在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