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 | 持续做强做深民事执行监督

网站首页 » 法治甘肃

法治日报 | 持续做强做深民事执行监督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3-14 361

2025年3月10日,法治日报刊发理论文章《持续做强做深民事执行监督》。


《法治日报》截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甘肃检察机关积极融入国家执行体制改革,对标“国之大者”“省之要事”,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以深层次监督为指引,创新创优,不断拓展和深化执行监督广度和深度,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提出民事执行监督检察建议1215件,法院采纳纠正1204件,采纳率达99.09%。


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强化监督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全程监督的重大部署,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


甘肃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主动把民事检察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部署开展“涉民生领域民事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和“涉市场主体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社会公平诚信建设等方面积极发力。围绕民间借贷、追索劳动报酬、医疗损害赔偿等民生领域开展重点监督,摸排线索986件,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562件。针对涉市场主体明显超标的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违法处置被执行财产等违法情形,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53件,采纳率达96.44%。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317件省级金融不良资产督办案件开展执行监督,指导各下级检察院就开展“陇原风暴”2024专项执行行动与法院会签协作意见,通过“强制执行+现场监督”方式,督促执行到位资金上亿元。

完善工作机制,在协同共治中强化监督


协同共治是破解执行难题的重要举措。甘肃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完善工作机制,深化良性互动,凝聚办案共识,积极研究解决司法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探索构建执行监督协作机制,合力破解执行难题。


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积极争取工作支持,依托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衔接配合机制,共同破解民事执行检察工作难题。深入落实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交流会商会议精神,强化互学互鉴,规范监督协作,推动线索移送平台建设,推动执行信息共享。指导下级检察院会同法院建立联动机制,天水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会签《关于建立执源治理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白银、武威、庆阳等地人民检察院与法院会签《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协作配合的意见》,构建“监督+配合”协作机制,确保民事执行活动依法规范进行。


夯实基层根基,在专项活动中强化监督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经常面临案源不足、形式单一、效果不优等问题,对此,甘肃检察机关着力转理念、强能力、抓办案,指导下级检察院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力争“一域突破,全省共享”,把基层小专项的“点”变成全省推广的“面”,拓展监督领域,深化监督成效。


开展民事执行监督专项调研,针对性解决基层难题。下发《甘肃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办案一体化实施办法(试行)》,深入片区进行业务指导,要求市级院有效整合辖区办案力量,通过交办、领办、联合办案等方式切实提升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水平。各下级检察院将执行专项监督作为“必答题”融入工作大局,多措并举凸显监督效果。近两年,各下级检察院先后部署开展涉信用惩戒、终本监督、网络司法拍卖、执行款项管理等30余个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实现监督办案市级院全覆盖。临夏州两级人民检察院聚焦历史遗留堵点淤点问题,积极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专项监督活动,集中办理了一批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督促425万元案款执行到位。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执行款物管理监督专项活动,利用大数据筛查发现近年来14名执行人员违规以微信、现金等方式私自收取执行款物149笔90余万元,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7件,促使法院完善执行案款管理制度。


坚持问题导向,在多措并举中强化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是检察履职的逻辑起点。甘肃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作方式,通过拓展案件来源、强化数据赋能、促成执行和解等举措,实现有效监督。


畅通依申请监督渠道,落实省检察院《关于做好法律监督线索发现、移送和涉案财物处置有关工作的通知》,强化内部协作,依程序移送、依申请受案与主动发现案源结构比持续优化,2023年以来全省受理各类执行监督案件1593件,其中依申请受理519件,依职权受理1074件。同时,整合内部资源,注重协同履职聚合力、促共赢。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曾某某申请执行监督案时,发现张某某涉嫌伪造证据的刑事案件线索后,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民事+刑事”办案组,从民事监督再审、刑事犯罪认定两方面共同研判案件定性,引导公安机关成功侦查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依法监督,法院裁定再审。


推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研发推广执行监督大数据模型,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跃升。2024年全省推广“网络司法拍卖民事执行专项监督”“涉公职人员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类案监督”等5个监督模型,通过监督模型平台对4万余条数据进行比对、筛查,挖掘监督线索106条,对93件提出检察建议予以监督纠正。


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实践,通过“检法衔接、亲历审查、公开听证、督促履约”四步工作法,探索民事和解与执行和解相互衔接、共同确认制度,充分发挥多元解纷在民事执行监督中的作用,2023年以来促成执行和解37件。其中,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执行监督案件中,通过公开听证,促成当事人和解并即时履行,信访长达15年的民事执行案件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