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甘肃日报刊发《捍卫公共利益 共护美好家园——甘肃检察机关扎实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甘肃日报》截图
部署开展“守护母亲河基层行”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以检察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着力打造“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力度;
开展什川古梨树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
202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线,坚持稳数量、提质量、重规范、求实效,切实推动以“可诉性”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精准性和规范性,各级检察机关立足实际,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现新发展。
汇聚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河道里堵塞的建筑垃圾和渣土已全部清理干净,河水也清澈了!”去年10月,定西市临洮县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跟踪监督整改落实情况,确认整改效果良好,洮河水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得到保障。
去年7月,临洮县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举报称,洮河河道内倾倒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渣土,影响环境和洮河河道行洪安全。收到举报后,临洮县检察院联合相关行政单位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举报属实,依据调查核实的证据,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清理现场倾倒建筑垃圾及渣土。
洮河是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流经临洮县9个乡镇115公里,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十分重要。
近年来,临洮县检察院以服务“生态立县”为切入点,打造“护绿成‘金’”检察公益诉讼品牌。携手三市九县检察机关会签《洮河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协作、协同治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守护洮河流域生态环境。同时,深化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协同办案机制,以洮河、东峪沟等10条县级主要河流为重点,联合水务部门、公安部门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
此外,县检察院持续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积极拓展线索来源渠道,招募“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办理案件。推出“志愿者+”模式,常态化对全县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扫描”,提供公益诉讼保护线索,联合走访勘查。同时有序扩充检察“外脑”,聘请专业行政人员担任检察官助理,利用“专业知识+检察智慧”,提升案件办理的精准度。
“我们要持续打造协同共治的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品牌建设,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注入检察动能。”临洮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督促整治,守护城市环境
“油烟排放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更加健康、舒适了……”近日,平凉市庄浪县检察院检察官开展案件回访时,发现辖区小区附近餐饮店油烟排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们纷纷点赞。
去年10月,某小区多位居民向庄浪县检察院反映,小区附近一家餐饮店长期将油烟直接排放,住宅楼周围气味刺鼻,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接到群众反映后,庄浪县检察院立即深入实地调查取证。经调查发现,该餐饮店不仅存在油烟直排问题,还存在违规搭建、占道经营等多项违法行为,且未得到有效治理,相关职能部门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
“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对辖区内类似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办案检察官介绍,经调查发现,辖区多个小区均存在类似问题,涉及餐饮店铺10余家,其中有3家餐饮店油烟严重超标,已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困扰,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2024年11月2日,庄浪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包括对辖区内餐饮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建立相关长效机制,确保油烟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建议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对辖区所有小区附近的餐饮店进行全面排查,责令存在问题的店铺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同时建立健全餐饮行业油烟排放监管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和执法力度,确保问题不反弹。经过专项整治,截至目前,餐饮店铺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90%。
与此同时,庄浪县检察院鼓励居民通过举报热线、网络平台等方式参与监督,并与环保、城管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油烟排放问题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
能动履职,保护古树名木
什川古梨园位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梨树始栽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园中树龄百年以上古梨树9423株,其中二级古树16株,平均树龄约414年。
去年5月,皋兰县检察院联合县古梨园保护中心开展什川古梨树保护专项监督行动。经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古梨树保护区域内堆放垃圾、杂物,悬挂彩灯、秋千等。部分古梨树出现不同程度树体倾斜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支撑加固,极有可能发生倒伏,影响农户和游客安全。部分古梨树树干中空腐烂,呈树洞状,若不及时修复,树洞持续扩大最终将导致树体死亡。部分梨园土壤板结、土壤病害增多,导致古梨树根腐病等疾病多发。
针对存在的问题,皋兰县检察院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磋商会,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职责,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并就如何开展整改及协同共治多次开展联席座谈。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立即着手整改,建立登记台账,督促管护责任人对古梨树适时进行灌溉、施肥、喷药,清理古梨树下乱堆乱放、杂草丛生共计20余处。同时,深化与兰州市农研中心果树站的合作,持续推进古梨树更新复壮技术,按照“一树一策”要求,对存在倾斜、倒塌风险的古梨树进行支撑加固,延长古梨树寿命,并与古梨树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实现古梨树管护工作规范化、信息化。
为持续跟进整改情况,确保检察建议落到实处,皋兰县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对该案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听证会上,人民监督员及听证员一致认为整改措施切实有效,在保护古梨树的同时,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化古树名木公益诉讼监督,有序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检察建议落到实处,为守护古树名木贡献检察力量。”皋兰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