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赋能综治中心建设 共筑社会治理新防线

网站首页 » 热点 · 聚焦

司法行政赋能综治中心建设 共筑社会治理新防线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4-07 268

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主动创稳为主题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断提升主动创稳和社会治理效能。


白银市


白银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凭借独特优势,积极融入、主动作为,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司法行政力量。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专业团队,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高标准打造服务群众“前沿阵地”,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组建集人民调解、律师、法律援助、公证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培育打造个人金牌调解室7个,筛选79名专兼职调解员和律师、选聘7名退休法官以常驻、轮驻和随叫随驻的方式入驻各级综治中心,真正实现“一站式”解纷。

优化资源组合,助推纠纷实质性化解。结合市政府实施的全面构建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与综治中心现有调解资源相互配合,全力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将“调解优先”作为鲜明导向,实现矛盾纠纷“受理、分流、指派、调解、司法确认”的无缝对接,推广司法赋强,持续跟踪问效,最大程度确保“案结事了”。

推行融合发展,赋能基层治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基层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协力打造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通过人员互通、信息共享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受理、转办、督办、回访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全面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白银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综治中心办理群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以及人民调解等各类事项2215件。


酒泉市


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探索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阵地共建、力量整合、业务协同,构建了“资源在一线融合、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强化”的工作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阵地联合共建,实现服务功能“一体化”。酒泉市司法局针对基层司法所与综治中心业务衔接、职能互联的特点,推行派员入驻、协同办公、融合发展模式,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功能模块,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形式入驻综治中心,打通司法行政业务数据与综治信息平台接口,合力打造“一厅七中心、一体化运行”(群众接待大厅、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新模式,实现群众诉求受理、调解、法律援助、司法确认等业务一体办理,提高群众满意度。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含调解员)入驻县级综治中心7个、乡级综治中心54个,司法所与乡级综治中心实现业务协同办理17个。


力量整合共用,打造协同化团队。通过司法所与综治中心人员派驻交流、交叉配备,整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吸纳解纷专业人才和力量常驻中心,不断充实壮大工作队伍。目前,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含调解员)入驻县、乡综治中心670人,协同做好群众接待、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以及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转办、调处化解等全流程工作,为构建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业务集成共担,提升工作效能。坚持信息共享与网络共用,统筹开展群众接待、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构建业务协同、整体推进的格局。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信访、劳动维权等职能部门服务窗口建立高效联动对接,常态化开展“三调对接”流转、12345热线反映、系统平台上报、群众现场反映、网格员报送、职能部门排查等多渠道收集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化解、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机制,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办理解决,以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活力,实现法治保障与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今年一季度,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及系统流转案件2616件,办结率达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