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走基层”主题采访,将市司法局8名驻村帮扶干部和挂职干部均作为采访对象。毛健森今年前季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环县南湫乡政府挂职副乡长。采访组跟随下村,看到他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我们只能当一位看客。间隙聊天中,我问他还写东西吗。他开玩笑地说:“每天都在南湫这块大稿纸上写。”我觉得毛健森更幽默了。无意中,看到了他的挂职日记。索要过来仔细阅读,被他那充满感情的文字深深感动。我还写什么呢?写多少都勾画不出毛健森形象,文笔再妙中生花,也无法表达出他对南湫的那份感情。于是和他沟通,选编几篇日记,配上几幅跟拍的和他的同事提供的照片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南湫初印象》
2020年5月19日
南湫,之前听说过,没来过。印象中,这里是庆阳市最西北边陲的一个小乡镇,如果要从记忆中找出几个词概括这里,也许就是“远、穷、山大沟深、荒凉”之类的。对了,还有“干旱”,多年之前就注意过一个现象,天气预报里如果出现陇东地区有降水的时候,划出降水范围的那条线往往就会把庆阳市最西北的一点点划在外面,就是这里。
今年四月,市委组织部的一纸文件,我被派到南湫挂职任副乡长一年,没想到我和这个地方还有这样的一段缘分。同事和家人都说,这地方也太远了,条件又不好,这一年肯定很辛苦。我却觉得无所谓,因为自己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小时也是住过窑洞、溜过土洼洼的,只不过这些年坐在办公室里,地里的麦子什么时候绿了,什么时候黄了,似乎都不太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即将开始的一年挂职生活,自己不但无所谓“怯火”,反而有一丝兴奋与期待。于我而言,这只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回归”罢了。
一切都很顺利,今年5月11日,我第一次来到南湫。这里很大,山大,山上的地块大,山坡上的羊群也大;这里又很小,街道小,政府、学校、卫生院、邮局、信用社、派出所,再加上几家一双手就能数过来的饭馆、商店,几乎就是它的全部。
乡党委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分管乡政府的政务大厅,同时和另外一名副乡长共同包抓一个叫岳后渠的未脱贫村(今年10月经国家验收退出贫困村——编者),我一年的挂职生涯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的一年里,自己将从这片土地上学到什么,将在这里经历什么,现在还不知道,只是告诉自己: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接下来的日子。
《我吃了群众家的馍》
2020年6月10日
土地,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总是被生活在这土地之上的人们深爱着。
岳后渠,南湫乡的七个行政村之一,也是三个未脱贫村之一(今年10月经国家验收退出贫困村——编者),这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三十公里,是七个村子中最远的一个。在脱贫攻坚战吹响总攻号角的年份,包抓这样的一个村,压力还是有的。
之前包岳后渠村的是南湫乡的一个副乡长,姓杨,和我同龄,来南湫的第二周,我就和杨乡长一起来到了岳后渠,并走访了几户群众。
从乡上到村部,是一条四年前才修通的柏油路,坡陡弯急,路也不宽,勉强错开两辆小汽车,而从村部再到群众家里,基本都是石子路和土路。这里地广人稀,从这一户到下一户往往要翻过一两座山头。第一天跟着杨乡长入户的我,惊讶于他对村里情况的熟悉,哪条路是去谁家的一清二楚,我问自己:在这里工作一年之后,能不能也像他一样,熟悉这里的每一户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