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设置了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等5项重点任务和15项工作安排。
良好的环境是人们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和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个人或企业单位对环境治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不够了解和重视,乱扔垃圾,肆意排放噪声、粉尘和尾气等情况不时出现。
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通常不易被察觉,发展呈渐进性,人的身体一旦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此时损害往往难以逆转。因此,不管是环境治理还是健康管理,事先预防比事后“医治”更为重要。这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我国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此次生态环境部印发的《规划》突出全民性,将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作为一项重点任务,通过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环境健康风险,让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境和健康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环境治理和健康管理。当人们都注重自我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主动减少污染物接触、降低暴露,也就能减轻或消除环境中不利因素造成的健康危害,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规划》还坚持预防性,明确从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入手,对具有高环境健康风险的污染因素主动管理。这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健康不良风险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环境就是民生,环境保护就是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保护环境也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期待各类社会主体都能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履行法定义务,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清洁美丽健康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