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水市武山县以实施基层党建基础攻坚行动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多元共治效能。
坚持重心下移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网”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网格治理、队伍建设、物业服务、智慧治理、乡村治理、“两新”党建等6个专责组,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分领域、分条块明确6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以制度举措推动任务落实。建立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政法、民政等部门相互配合,镇村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落实包镇促村机制,178名县镇乡领导干部全覆盖包联治理重难点村,定期走访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坚持把基层治理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和单位实绩考核,制定落实赋予乡镇干部选拔任用征得同意权等5个管理办法,将乡镇对部门绩效考核评价权重提高到30%以上。
坚持多元培育
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
实施头雁能力提升工程,突出“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建立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任前备案、资格联审、定期评估、动态调整、考核评价等机制。坚持从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出发,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队员中有基层治理经验的达到70%,持续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促乡村振兴”活动,选派100名专技人才下沉一线促治理,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农村治理人才3000多人。实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通过学历提升、岗位练兵、教育培训等举措,提升干部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双报到”,健全“1+2”干部下沉机制,2773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结对共建、“一爱一为”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坚持靶向发力
延伸基层治理“服务链”
优化服务阵地,深入开展阵地评查互比“授旗挂牌”行动,年内改造提升村级阵地60个,打造一批老年人休闲娱乐、儿童教育托管、新就业群体服务等红色驿站,提升阵地服务承载力。夯实服务基础,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多元产业,加大“三链”建设力度,创建区域化组团式产业联盟党组织5个,着力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年内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以造血强基赋能乡村治理。延伸服务链条,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机关单位常态化到社区报到,现场办公。制定村级权力事项清单、社区准入事项清单和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服务代办、外出告示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坚持三治融合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源”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民主协商等机制,推动各类组织年度向村党组织述职、定期报告工作,引导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带头移风易俗。完善“主题党日+党群议事+志愿服务”制度,探索推行“民事直说”“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服务载体,面对面听民意,实打实解民忧。实施村(居)民自治章程规范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村规民约示范村评选,年内打造命名50个村规民约示范村。放大“一爱一为”“武山社工”等志愿服务品牌辐射效能,推行环境治理“门前三包”,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意识。建立经常性排查研判机制,年内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个,实行重点村分类管理,对8个治理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村,进行重点管控和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