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咱们村也有了法律“土专家”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9-22 2709
字号:A A    颜色:

  “刘书记,我们想出外打工,可是对务工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太少,怕是苦吃了,工钱要不来……”在三杰西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几名后生围在一名中年汉子周围询问着。


被称为刘书记的汉子,名叫刘世英,系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镇三杰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村里人遇见事习惯找他去商量个“法治谱”,习惯称呼他为“法律土专家”。 


按需施教

争当普法“行家里手”


刘世英常说的一句话是“新时代的村干部要知法懂法,老少爷们问你事儿的时候不能当法盲、装哑巴”。他坚持“定制式”按需普法:春耕农忙,和村民们讲讲农资打假;夏季酷暑,给村里孩子说说防溺水。总之,村民需要什么他便普及什么。近几年,老龄化进程加快,村中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老年普法成为他的“心头事”。老年人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他就“凑”上去,讲法治故事、说典型案例,再编上几段顺口溜,并且他还组织本村小曲爱好者编排了法治戏曲,将法律知识唱给老年人听,真正做到“法助夕阳红”。


640 (4).jpg  


化解矛盾

当好家长里短的“和事佬”


“走走走,咱去找老刘评评理”,村民发生矛盾,他就成为了“和事佬”。矛盾纠纷怎么调?他总结了一个经验——法理为先、攻心为上、乡情为本,将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当成普法的过程。每当他接到村民的诉求后,第一时间上门查看,了解情况,先普法明理,给事情划清底线,再谈乡情亲情邻里情,以情动人,让矛盾双方心里别“赌气”。随着矛盾的化解,邻里关系的缓和,村民的法律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近两年来,刘世英共调解了大大小小矛盾30余件,用实际行动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为村民营造了幸福的生活环境。


德法同治

打造法治文化“新阵地”


德润法,法扬德。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刘世英将法治和德治作为村庄治理的双引擎,将德法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依托“农家书屋”,打造“法治文化书屋”,为基层群众搭建起了一个学法平台,同时也成为刘世英普法宣传的阵地。在村公共区域,制作法治文化墙,让村民亲身感受德法文化,并逐渐演化成自己的家风文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以网格为单位积极推选优秀模范,并在村委宣传栏做好他们的事迹公示,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营造“崇贤、向贤、敬贤”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法雨春风潜入夜,滋润百姓细无声。刘世英秉承着“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理念,作为“法律明白人”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体验到法治的温情,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我就是一个平凡人,做着平凡事,如果能为村里的法治建设有一点点贡献,我就很满足了”。面对村民的一致好评,刘世英这样说。


像刘世英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在民勤县村村都有。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法治化,更好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振兴、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认真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目前全县每个村居至少有4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实现了农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法律土专家”充分汲取法治养分,提升自身法治业务本领,努力当好基层“普法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法律服务员”“民意收集员”,全力奏响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新乐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