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定西市渭源县法院坚持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三点”融合,诉前调解案件1702件,调解成功率78%,收案数同比下降。
抓牢“源头预防”关键点
“老乡们好,我们是渭源县法院的,今天来开展普法宣传,有法律问题可以问我们……”在开展主动创稳普法宣传活动中,渭源县法院干警与群众围圈而坐,讲解与群众自身相关的土地确权、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相邻纠纷解决等法律法规,大家主动向法院干警咨询各种法律问题和维权知识。
渭源县法院坚持将源头预防矛盾纠纷作为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司法建议、法治宣传等工作上发力,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纠纷增量。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深入分析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司法建议13份,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实现从“小切口”融入诉源治理“大文章”。积极践行“浦江经验”,秉持“如我在诉”“如我在访”理念,接访群众31件33人,依法依规依政策解决好群众的信访需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法治副校长、“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等,采取线上线下多方式开展法律咨询,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
扩大“解纷圈子”着力点
上半年,渭源县法院在集中化解50起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系列案时,通过繁简分流,将案件导入诉前调解机制,由速裁团队先行诉前调解。最终在办案人员的耐心调解和释法明理下,50户村民与2被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该系列纠纷在诉前就得以顺利化解,平均办案期限不到3天,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渭源县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将诉源治理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坚持以“不增编、不建房”为原则,以“一屏一线一终端”为标准配置,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将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等功能延伸至基层,指导打造覆盖全县16个乡镇的共享法庭,并确定法官点对点指导服务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优质便捷的解纷渠道。与县工会、县工商联签订诉前调解对接协议,建立并完善联席会议、数据通报、联系协调等诉调对接工作,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联合县公安局制定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实施细则,在疑难复杂案件中主动引入检察力量;与县妇联打造“法院+妇联+知心姐姐”等解纷新模式,与多个部门实现诉调对接。
做实“精准解纷”落脚点
近期,特色产业法庭干警在走访排摸中了解到,辖区内个别农户种植的当归抽薹。个别农户为挽回经济损失,在未将抽薹的当归拔除的情况下,继续留到地里等待成熟,企图采集后将无法作为培育品种的“火籽”出售给育苗户。法庭干警为避免产生售后纠纷,当场从法律、经济、人情等角度出发给农户算了一笔账,通过耐心释法明理,农户意识到了错误,打消了出售火籽牟利的想法,有效避免了后续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了辖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渭源县法院着力将解纷触角向基层、企业、重点行业延伸,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针对辖区“薯药”等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矛盾纠纷递增的现状,依托会川法庭新建2个调解室,组建2个专门的合议庭,聘请群众认可的乡贤,打造服务全县的特色产业法庭。组织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活动,动员干警常态化走访企业,化解涉企纠纷,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金融纠纷调解室功能,选配专职金融纠纷调解员,并根据案件情况对金融纠纷进行简繁分流,实质性化解金融纠纷87件,标的额达5859.5万元。将婚姻家庭案件引入综治中心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立案审理,探索创新“1114”家事审判新模式。引导办案人员发挥巡回审理、现场办案、以案释法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宅院,就地解决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