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着力强化能动司法 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武威市古浪县深化诉调对接推进诉源治理见实效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10-12 3493
字号:A A    颜色:

武威市古浪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诉调对接工作作为主动创稳行动、降低诉讼增量、减轻群众诉累的有力抓手,依托县乡综治中心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先行先试推进诉源治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今年以来,诉前调解纠纷1117件,占民事一审案件的49.45%,平均用时5.17天(要求期限为30日以内),诉前调解成功率73.29%,较去年同比上升52.55%,法院系统各类案件受案数同比下降12.47%,诉前调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

打造“一站式” 受理平台


      把诉调对接工作作为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制定规范流程,打通协作梗阻,全面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降低诉讼增量,减轻群众诉累。


建立诉调平台解决“有处调”。将“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作为建立诉调对接工作平台的有效载体,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与诉调对接工作任务相适应、与调解组织及人员进驻需要相配套的实体化运行平台,设立个人特色调解室和综合调解室,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有出调的问题。


夯实调解力量解决“有人调”。县综治中心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17个部门单位进驻办公,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诉讼服务、速裁法庭等司法服务。严格执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政法单位、相关部门和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力量,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乡贤里老等作为调解力量补充,切实配齐配强调解力量,打造“一流”调解团队,解决矛盾纠纷有人调的问题。


1.jpg


合理设置窗口解决“方便调”。在县综治中心内设矛盾纠纷调解、诉前调解、群众来访接待、网格服务管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速裁法庭、心里咨询服务、法治宣传教育、视频监控研判、智慧古浪指挥大厅、信访接待等12个功能服务室,在一楼大厅设置劳动保障、农业农村、城乡建设、涉诉涉法及综合受理5个窗口,同时设置3个诉前调解功能室,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仲裁、法律援助、公证的无缝对接。分别设置分流派办、归口移交、提交督办三类纠纷处置程序,做到对口分流、归口负责、协同调处、限期处理,打造“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就近办、一次办”等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的服务综合体。


坚持多元化解

构建“一体化”解纷体系 


统筹县乡综治中心和各乡镇司法所、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基层调解组织力量,构建了非诉机制在前、多元调解在先、法院裁决在后的诉前解纷模式。


细化流程提升诉调深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方案》,先后出台诉前调解工作规则、特邀调解员行为规范等10多项制度,加强案件诉前审查,精准识别纠纷性质,按照“宜调则调、宜诉则诉”的原则,全力推行“诉前调解+简案简审+繁案精审”模式,构建了“诉前辅导+登记受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链条,推进诉前纠纷分类办理、及时调处。


服务为民提升诉调温度。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三大工程,创建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培养“法律明白人”309名,着力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调解氛围。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28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全力提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就近办、一次办”等司法服务,目前已举办法治讲座16场次,提供法律咨询557人次。


2.png


护航发展提升服务广度。深入开展“法治护航、惠企纾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将诉前调解触角延伸至企业,组织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和普法志愿者开展“企业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园区”活动9场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68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1件,办理涉企公证4件,侦破涉企案件34起,挽回企业损失2386.7万元。   


坚持综合保障

夯实“一揽子” 诉调基础


      把诉前调解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配齐工作力量,健全奖惩机制,从制度、资金、政策层面对诉前调解工作进行保障,有力的推动了诉前调解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提高调处效率。组建22个特色矛盾纠纷调解室、296个人民调解组织、5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聘用1375名人民调解员,年均调处矛盾纠纷达2000件(次)以上,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县综治中心聘任15名特邀调解员,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核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0个,调解基础进一步夯实。县法院成立司法确认、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等团队16个,推动案件简繁分流,结案率同比提高3.86%。


加大保障力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县司法局根据人民调解员调处案件难易程度分别给予20—300元不等的补助奖励,累计落实补助资金37.8万元。积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解纷,目前已成立万邦律师事务所等联建社会调解室22个,构建“身边人化解身边事”的“群众共治”多元化解矛盾新格局,累计为1300多名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诉前辅导等服务。


3.jpg


落实奖惩激励。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诉调对接、矛盾调处等工作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对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不大的2个乡镇进行约谈、3个乡镇进行通报,倒逼诉前调解工作责任落实。组织诉调对接工作先进评选活动,对调处纠纷数量多、成功调处重大社会影响纠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目前,累计表彰奖励调解员12名、调解组织6个。   


坚持联动发力

布局“一盘棋”化解格局 


在县乡两级实现横向联动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协作,形成左右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


靠实工作责任。发挥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机制优势,由39名县级领导联系包抓20个乡镇(街道),包案化解重大矛盾纠纷,防止形成涉稳隐患。目前,已累计化解重点重信重访案件38件。街道综治中心建立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工作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278个楼栋排查调处纠纷,实现网格“小安全”构建社会“大平安”。


坚持分类施策。根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统筹相关力量,精准分类施策,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针对大靖、土门等经济类、赔偿类、劳务类纠纷突出的乡镇,推动综治中心与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畅通警调、信调渠道,加大调处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失。针对干城、横梁、西靖等治安案件、婚姻矛盾、邻里纠纷突出的乡镇,综治中心利用村集体经济壮大网格辅助力量,组织网格员走街串巷了解群众诉求,并与县妇联、县民政局建立调解救助协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针对古丰、十八里堡、黄羊川等山林土地、草原权属等纠纷突出的乡镇,综治中心与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纠纷调处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山区和谐稳定。


4.jpg


注重信息赋能。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信息汇聚作用,利用陇情e通、“武威民情e点通”等信息平台,通过“线上”受理“线下”办理方式,及时分析研判、精准掌握和解决群众诉求。目前,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信息1.2万余条,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40余件。同时,积极开展远程视频调解67场次,办理公证事项38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化解矛盾纠纷49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武威市古浪县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配齐配强调解工作力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无讼”观念,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全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