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三道关口” 深化诉源治理
——武威天祝检察不断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今年以来,武威市天祝县人民检察院进一步把好诉讼减量、矛盾化解和源头预防“三道关口”,深度融入“党政领导、政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诉源治理格局,持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诉源治理工作方法途径,尽最大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引发矛盾纠纷的诱因,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
把好“诉讼减量”关
提升精准监督能力
严格执行办案标准,严格区分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经济犯罪与普通经济纠纷等罪与非罪界限,从实体上依法严把刑事案件“入口关”,防止案件“带病”进入检察环节,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依法监督撤案6件、对应立案而未立案的依法监督立案5件。有效规范检察人员执法办案行为,最大限度提升办案效率,减少诉讼增量,减轻当事人诉累,65%的刑事案件在1个月内得到办结。全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案件136件200人,适用率98.52%,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至22.5天。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审慎把好刑事案件逮捕关、羁押关、起诉关,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善意,刑事检察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把好“矛盾化解”关
提升综合施治能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探索司法办案、信访风险评估、矛盾化解同步推进,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职能作用,98.5%群众来信来访解决在首办环节,连续多年无涉检信访问题,有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检察环节综合施治能力。注重跨区域协作配合,为凝聚生态环境保护诉源治理合力积累了经验;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为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了检察力量。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累计追回农民工薪酬28万余元,民事支持起诉34件,涉及农民工工资50余万元,有效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诉外。创新打造品牌化、标准化、主动化、多元化、联合化、便捷化的“六化”司法救助工作模式,办理司法救助案件6件,发放司法救助金5.3万元。
把好“源头预防”关
提升协同防范能力
充分发挥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作用,紧盯行业、部门、领域存在的监管漏洞,精准制发检察建议36件,监督整治问题74个,助推行业治理、系统治理、诉源治理。其中办理的督促整治电梯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成功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公共安全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积极推行社会公益服务考察机制,拓宽行刑衔接新渠道,探索轻罪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办案新模式,推动构建县委政法委综合协调,检察机关牵头落实,乡镇、社区具体负责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为检察机关助推诉源治理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