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上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理念,创新“333”工作体系,巩固提升行政复议改革成果,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办案质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三个到位”
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职责集中整合到位。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全市行政复议机关由46个减少为5个,实现本级政府行政复议机构“一口对外”,“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行政复议案件。
“五有”要求落实到位。全面落实“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手段”的“五有”要求,市、县区共核增调剂编制41人(市级12人、县区29人),市级核增行政复议业务科室3个,县区核增行政复议业务股室4个,县区增设行政复议与应诉服务中心3个,行政复议专职人员由改革前的3名,增加到44名,其中70%的人员持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组织保障落实到位。市、县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行政复议委员会,聘请25名市政府行政复议专家咨询委员和20名市政府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委员,为市政府审理重大疑难复杂行政复议案件提供咨询服务,协助行政复议机关以调解、和解形式化解行政争议,实现行政复议议事决策、专家咨询、调解和解有机统一、高效运行,形成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案件审理会议、案件评议组“三级办案模式”。
突出“三个强化”
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建设
强化机制促规范。制定“1+3”领导运行机制相关工作规则、细则,规范行政复议工作运行机制。制定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规则,落实案件审理会议、案件评议组集体办案和公开听证审理制度,全面改进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市、县区召开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案审会43次,召开行政复议听证会7次,以调解和解等方式实质性化解行政复议案件53件,占审结案件的34.9%。
强化场所建设促规范。制定行政复议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参考标准,统一规范市、县区行政复议办案场所主体外观标识、内部设置,在全省率先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一流、办案高效的行政复议便民服务大厅,得到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强化监督制约促规范。严格落实行政复议抄告制度,规范抄告内容、抄告形式,督促各县区及时抄告复议纠错案件决定书12份,向省级行政复议机构抄告纠错复议决定书5份。制定行政复议通报制度,督促各县区建立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意见书执行情况跟踪监督机制,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达100%。
抓好“三个着力”
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质效
着力提升“复议为民”理念。深入开展行政复议与应诉党员先锋引领示范岗创建活动,以“红色阵地”创建、围绕中心服务、服务质量提升、岗位建功立业、法律咨询志愿、文明礼仪表率等“六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行政复议质效。改革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接待行政复议咨询事项570余件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40件,受理226件、受理率94.16%,办结208件、办结率92.03%。纠错案件32件、纠错率15.38%。
着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质量。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职能作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便民利民、规范高效的制度优势,找准行政复议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模式,做细做实行政复议各环节工作,助力打造重商兴商、护商安商的良好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努力为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助力赋能。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审结涉企行政复议案件37件,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2.5万元。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在基层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宣传服务点,制定工作指引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常态化做好来访接待、咨询解答、登记分类、材料递交等工作,打通复议为民“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设立行政复议宣传服务点10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镇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