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张掖山丹突出“四个解决”全面提升诉源治理质效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11-20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围绕提升诉源治理效能,大力推行矛盾纠纷前端预防、科学分流、快速调处工作机制,打造非诉挺前、应调尽调、诉讼托底的解纷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夯实了主动创稳底板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

解决好矛盾纠纷“谁来管”的问题


坚持抓末端、治已病与抓前端、治未病相统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立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


搭好组织架构,确保纠纷一网化解。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揽作用,规范建设信访接待中心和诉调对接中心“两个分中心”,进一步完善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8个乡镇和9个行业调委会,明晰乡镇和协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联动调处、多元化解有机衔接全覆盖、无缝隙、全链条的“112189”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诉源治理工作基础日臻完善。


规范运行机制,确保纠纷一站化解。严格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制度,相关乡镇、部门及各类调解组织无条件接受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调处化解,最高效率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立矛盾纠纷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矛调中心13项工作制度,合力推动问题彻底解决,最大限度避免纠纷成讼。


深化网格管理,确保纠纷全时化解。制定《山丹县网格员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优化网格设置,细化网格员选聘、培训、管理、考评、待遇等制度,常态化开展网格员大练兵大比武系列活动。围绕网格员日常重点工作,推行积分制管理考核,以创建“十无网格”为基础,评选优秀网格员、“最美网格员”,有效激发网格员的积极性,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让事后被动化解变为事前主动排查成为工作常态,进一步延伸了矛盾纠纷前沿感知触角。今年以来,全县225个网格共发现上报各类信息8276条,办理重点事项2340件,化解矛盾纠纷580起。


图片

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建强工作平台

解决好矛盾纠纷“谁来接”的问题


把建强承接有力工作平台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统筹整合社会治理资源职能优势,壮大各类调解组织,推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纠纷解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和质效。


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精准化研判预警、高效化问题处置、规范化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作战部”、为民利民便民的“服务部”。优化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和人员配置,严格执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和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答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落实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政法单位、行业部门、各类调解组织及时跟进纠纷调处,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管控、全链条对接、一揽子化解,使各级综治中心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集散地”和“终点站”。创新拓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路径,全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和“网格+警格”联动治理、“四方对接”化解机制等特色调解模式,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纠纷1120件。


扎实推进各类调解组织网络化、专业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健全各类调解组织,提升调解工作效能。至目前,全县共组建8个乡镇、12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9个矛盾易发多发行业部门规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命名8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全领域化解矛盾纠纷。建立法律咨询专家与综治中心联动机制,33名法律咨询专家入驻综治中心,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集体会诊的深度融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法律明白人”、村(社区)退休干部组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常驻综治中心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从优选聘4名“金牌调解员”,重点攻坚疑难纠纷。


探索推行“总对总”调解行业化、精准化。加快推进行业部门诉前联动化解机制建设,金融、商事、价格争议等行业调解组织进驻“总对总”调解平台,参与民事纠纷调解。积极推进类型化诉调对接,形成涵盖各个领域的“N”种专业化解纷合力,“点对点”参与具有行业特点的民事行政纠纷调解,实现“专业纠纷专业调、行业纠纷行业调”。2022年以来,“总对总”平台行业调解纠纷共计563件,调解成功率达59%。


图片

县综治中心调处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优化解纷流程

解决好矛盾纠纷“如何调”的问题


坚持立案环节甄别分流,推行调解程序前置,应调尽调、能调不诉,实现诉讼与调解的无缝对接和“分调裁”的有序衔接及高效运转。


“三分流”衔接有序。实行“门诊式”导诉分流,对当事人的诉求适宜诉前调解的,进行“首次分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对调解不成功的,通过释法明理取得当事人同意后进行“二次分流”,由法官、调解员联合调处。对调解仍不成功和不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三次分流”和标记进入诉讼程序,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今年1至10月,流转矛盾纠纷2044件,占法院民商事案件的85.8%,调解成功1477件,成功率达72.3%。


“四模式”一体推进。建立“自行和解+赋强公证+法院执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司法审查)+法院执行”“专职调解员调解+出具调解书+法院执行”“速裁快审+判决调解+法院执行”的四种模式,打破了以往诉讼和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纠纷解决方式逐步向一体化、组合式、高效率转变,有效扭转了诉讼案件逐年攀升趋势。今年以来,申请司法确认664件,出具调解书71件。


“云调解”便捷省心。依托科技化手段,全面推行“互联网+诉讼服务”“互联网+调解”等模式,规范网上诉讼、在线化解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降低群众维权成本。2022年以来,网上累计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579件。


“情理法”案结人和。坚持把提升调解协议履行率作为检验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有效手段,确保让每一个调解案件都能化解得开、执行得了。采取喝好“感情茶”当场履行、打好“感情牌”自愿履行、算明“法律账”自觉履行的办法,引导当事人按期履行协议约定事项。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履行的,做好服务员协调延长履行期限、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履行能力,对反悔不愿履行的转法院强制执行。


图片

“三官一师”服务三农联动调解(资料图片)


推行融合共治

解决好矛盾纠纷“治理难”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乡村善治”源头预防。推行五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模式,积极开展“无讼”乡村创建,组织“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常态化运作,推行“邻里之家”“网格驿站”定期说事,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机制,实现“自治”内销矛盾。今年以来,各类协商议事平台商议解决村级大事要事220项、化解矛盾纠纷832起。


“三官一师”依法解纷。在8个乡镇12个社区建立“三官一师”指导基层调解机制,将延伸司法职能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突出源头说法、纠纷化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核心功能,构建源头预防、传播法治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流动平台矩阵,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139名“三官一师”先后深入网格开展法律咨询1300余次、调解各类纠纷430件。


“接诉即办”畅通诉求。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丹城小管家“码上反映”平台,实现简单问题“马上办”、一般问题“分级办”、重点问题“派单办”、难点问题“会商办”,确保群众诉求有人管、有回应、能解决,诉讼纠纷止于“未发”。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2249件,办结2217件,办结率98.6%,满意率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