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矛盾少、治安好。”60年前“枫桥经验”在浙江绍兴诸暨枫桥镇诞生。如今,定西市渭源县公安局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工作理念,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总体目标,积极作为,主动创稳,全面做实基层派出所战斗实体,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渭源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走出了一条紧扣“深耕善治”、做实“就地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牢牢抓住“牛鼻子”
焕发“枫桥经验”蓬勃生机活力
“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在于始终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因此,如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也是对党员民警能力水平的一场考试。渭源公安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党员民警主动靠前一步,把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当时当地。基层治,则百姓安。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渭源公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民警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向心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才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工作中,才能引领公安工作推进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发展。对于这一点,渭源公安从上至下都有着统一而又深刻的认识。
以创枫活动“小切口”
带动派出所工作“大变局”
公安之“治”,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基层,矛盾纠纷发生的场域在基层,“枫桥经验”发挥功能的基础也在基层。近年来,渭源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加强派出所高质量建设为重点,以社区警务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全警基础工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出了渭源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转型升级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仅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支撑,也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渭源公安紧紧围绕省厅、市局部署,大力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新型城乡社区警务战略,以创枫活动“小切口”,带动派出所工作“大变局”。
与此同时,渭源公安通过优化完善派出所“一网考”评价体系,推动派出所工作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先”转变、从“防范发案”向“防控风险”延伸,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搭建密切警民关系的第一道桥梁。
以“最强民力”为支撑
勾勒为民服务美好图景
枫溪潺潺,红叶胜火。历经60载,“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原因在于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的风向标。渭源公安强化民意导向,不断提升民警开展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走得进家门、坐得下板凳、聊得了家常”。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其中“为了群众”是核心要义。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派出所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一系列细致入微、接地气的服务举措,将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真正做到了警民一家亲。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近年来,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渭源公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基层警务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在防控风险、创新警务、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形成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群众工作方法,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将基层警务融入基层治理
做好“就地解决”文章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为了进一步丰富“枫桥经验”内涵、拓展“枫桥经验”外延,做到有效预防、事前化解,渭源公安通过做好“就地解决”文章,构建了由事后反应、被动应对转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工作体系,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深耕善治”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渭源公安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常态化多元化排查化解机制,将基层警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综合“会诊”化解复杂矛盾问题。
基层社会是感知社会风险的“神经末梢”,是国家“神经中枢”保持灵敏必不可少的依赖。时代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要提高对社会风险“涟漪”的感知度,从关注矛盾纠纷的传统视角转变为重视社会风险的现代视角,实现“枫桥经验”的现代化转型。
渭源公安持续打造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完善“打、防、管、控、建”等各项措施同步发力、综合作用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全面吹响“渭源公安之治”冲锋号,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书写“渭警之治”新篇,为新征程良好开局筑基固底。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渭源公安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守为民初心,创新基层治理,奋力描绘出一幅幅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美丽“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