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巍巍祁连山下的美丽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
去年一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以强化网格服务管理、“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和提升“三调对接”效能为有效抓手,全面推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走深走实。全县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0.4%,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查结率分别提高13%、11%。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82件,化解率98.9%。
强阵地 增实效
积极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
突出规范化,打造基层治理“主阵地”。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202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10个。古浪县综治中心紧紧围绕“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化解”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统筹司法、信访等17个单位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方式入驻办公,对群众反映的事项立刻“吹哨”、相关部门立即“报到”,做到受理、分流、办结、反馈有效衔接、科学分流、快速调处。
突出实战化,建强定分止争“集散地”。建立1634人的调解员人才库,采用“分级诊疗”“坐堂会诊”工作模式,对家庭婚姻、邻里纠纷等一般性矛盾纠纷导入马有信特色调解室进行调处;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导入复杂矛盾纠纷调解室和法律援助工作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对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征地拆迁等行政纠纷案件,导入诉调对接室进行调解,改变了以往信访矛盾先受理、再交办的做法,缩短了调处周期,及时有效地回应了群众诉求。
突出多元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支委领导、八会理事、网格自治”的“扁平化”治理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58个,积极推广横梁乡春晖新村“12360”、干城乡富民新村“1335”社区治理模式。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三代赓续调解纠纷,标杆引领保障平安”被推荐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土门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马文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高质量完成10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夯基础 激活力
提升网格服务“精细化”水平
科学划分“一张网”,破解管理难题。建立“专职网格员+创稳网格员+网格辅助员”模式,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完成网格划分和统一编码工作,共划分网格278个,其中社区网格44个,农村网格221个,专属网格13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78人、创稳网格员186人、网格辅助员1871人。
培养网格“多面手”,提升服务效能。举办2023年度基层网格员培训班12期,对20个乡镇(街道)的318名综治中心主任、专干及网格员进行了专题辅导培训。各乡镇(街道)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方式对网格员开展培训55场次,培训网格员6600人次。
信息赋能“少跑路”,实现共治共享。整合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陇情e通、“武威民情e点通”等信息平台资源,实现了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动态监测、整体研判,促进治安隐患的有效防范处置。网格员通过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上报信息20.7万条,实现了实有人口、房屋、特殊人群、风险隐患等13个方面60余万条数据信息的在线预览和实战应用。
强措施 建机制
构建“三调对接”工作新模式
健全机制抓管理,夯实“三调对接”基础。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诉调、警调、访调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分流派单、赋强公证、督办落实等24项工作制度,有效保障“三调对接”工作高效运行。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会商研判制度,定期组织相关调委会及调解员进行会商研判,开展联合调处,确保矛盾化解及时高效。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对调解员受理案件、调解情况、信息报送等工作进行综合统计排名,实施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
细化流程促落实,优化“三调对接”流程。按照“宜调则调、诉调对接”的原则,细化制定受理、登记、转办、督办、反馈等工作流程,实现县、乡、村三级层级清晰,各部门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的调解新格局。积极推行“诉前调解+简案简审+繁案精审”诉调新模式,积极构建“诉前辅导+登记受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链条,推进“三调对接”纠纷分类办理、及时调处。
协调联动聚合力,强化“三调对接”质效。强化诉调对接,加强府院联动,形成“政府主导、法院指导、多方参与”的常态化调解格局。至目前,诉前分流民商案件2815件,调解成功率74.3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2.68%,平均用时5.65天。强化警调对接,与公安部门建立分流联调联处等6项工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各乡镇调解室、各村调解委员会与公安局、派出所协同联动新模式。强化访调对接,加强县、乡、村三级信访接待室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一体化建设,建立预警推送机制,组建调处专班,办结信访事项512件,县级领导接访50批93人次,包案化解疑难信访事项68件,办结“重信积案”3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