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80%以上的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而县综治中心排查化解不足20%,法院人少案多、诉累突出。面对困境,张掖市山丹县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统筹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扭转了被动局面,法院受理民商事诉讼案件从2020年的4600余件下降到2023年的1900余件,年均下降20.5%、降幅全省最高;进入诉讼渠道的矛盾纠纷占比由80%下降到36.2%;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数量从2019年的1300余件上升到2023年的1.2万余件、年均增长2倍以上,综治中心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该做法在全省县区党委政法委书记专题培训班上交流推广。
建好“主阵地”
变“门庭冷清”为“门庭若市”
为推动矛盾诉求大量通过诉讼解决向主要依靠调解转变,把综治中心作为诉调对接主阵地建强做实,引导群众转变解纷观念,形成非诉解纷的行为自觉。
明确对接范畴让群众放心来。针对法院案多人少、诉讼压力大的实际,把“调”的便利性、非对抗性与“诉”的权威性、规范性有机结合,建立诉调对接配套制度,规定法律关系相对明确、事实相对清楚且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民商事纠纷、行政纠纷全部由法院流转至综治中心组织专业力量调解,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仲裁、公证后与法院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用非诉解纷成为群众首选。2020年至2023年,法院(庭)向综治中心流转矛盾纠纷11831件,占法院民商事案件的78%。
搭建对接桥梁让群众方便来。精准定位综治中心职能,建成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信访接待受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咨询援助、司法确认、心理安抚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解纷平台,建立综治中心与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常态化沟通衔接机制,线上线下实现诉调、访调、警调“三调”联动,做到应调尽调、案结事了。2023年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对接化解诉调案件2841件、访调案件42件、警调案件98件。
树立对接权威让群众愿意来。针对综治中心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融合普法宣传教育,以实际案例展现诉调对接成效,引导群众转变解纷观念,不断提升关注度、知晓率和影响力,非诉理念深入人心,“有纠纷找中心”“有纠纷诉前调,省时省力效果好”成为社会共识。
建好“主平台”
变“各自为战”为“联动调处”
针对“谁来调、怎么调、履行好”等问题,严把诉前派单、分类调处、办结履行三个关口,实行闭环管理。
建强队伍提升成功率。实施“培优育新”工程,推选185名熟悉法律、为人公正、热心调解工作的干部进入9个行业调解组织,355名“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三团成员和“三官一师”进入8个乡镇、123个村(社区)调解组织。招聘15名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成立“金牌调解员”队伍,组建3个法律专家调解室,命名6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对法院分流到综治中心的案件,根据调解员实际,实行精准派单,调处成功率由2019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72%,优质调解案件占比保持在90%以上,远高于优质诉讼案件比例。
分类调处提升化解率。将矛盾纠纷分普通、专业、重大三类分类登记、台账管理,对普通矛盾纠纷,组织调解力量就地快速调解;对专业纠纷,调度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限期调解;对重大疑难复杂事项,召集相关责任主体集中攻坚化解;对屡调未果案件,及时推送人民法院并告知当事人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注重履行提升满意率。做实协议履行“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个调解案件都能化解得开、执行得了。喝好“感情茶”当场履行,对家事、邻里等矛盾纠纷,通过一杯热茶拉家常、顺心气、促和谐,当场履行率达60%。打好“道理牌”自愿履行,对土地、水电气热供用等纠纷,通过讲道理,让当事双方明理服调,自愿履行率达23%。算明“法律账”自觉履行,对医疗、交通事故赔偿等有明确法律规定的纠纷,以案释法明后果,自觉履行率达15%。做好“服务员”督促履行,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履行的,协调延长履行期限、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履行能力,对反悔不愿履行的转法院强制执行。袁某与县城投公司因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多次上访并诉至法院,双方争议大、部分法律问题存在分歧,诉调对接后,县综治中心召集法官、律师经多轮次调解息诉罢访,1个月内履行完毕。
建好“主战场”
变“突击问效”为“长效共治”
针对基础薄弱、保障不足、规范程度不高等问题,坚持从制度、资金、督导、考核等要素层面夯实工作基础,有效提升工作质效。
聚焦实战为先提高运行效能。优化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和人员配置,严格执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和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答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落实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政法单位、行业部门、各类调解组织及时跟进纠纷调处,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管控、全链条对接、一揽子化解。
坚持以民为本聚力共建共治。全面推行“三官一师一员”基层一线常态化服务和“五治三团”“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模式,实行“邻里之家”“网格驿站”定期说事议事,坚持“接诉即办”,有效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快速高效回应群众诉求,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注重激励为主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阵地建设、信息平台运维、调解员教育培训、纠纷调解个案补贴等经费保障机制,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余万元。特别是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按200-500元不等的标准落实个案补贴,有效调动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突出实效为要严格考核奖惩。将万人成讼率、诉前调解率、调处成功率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按时到位率等指标纳入平安建设暨主动创稳成效考评内容,实行定期不定期调度,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