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九点,开个碰头会”——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4-01
字号:A A    颜色:

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探索推行“九点碰头会”制度,健全完善村“两委”作用发挥机制,以高质量制度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每天早上“碰个头”


“我先通报一下昨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养老保险收缴当庄15人,李沟13人,东沟10人,西沟11人,张沟9人;人居环境整治李沟、西沟效果明显,其他组加快进度;说一下今天的工作任务,今天咱们主要有三项具体工作,一是群众的慢病证签转,队长负责通知到位,有行动不便的队长帮忙签转;二是脱贫户务工补贴资料采集……”


 8月8日早9点,泾明乡苏家河村每日碰头会准时开始了。乡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坐在一起,回顾昨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今天的工作任务、讲讲群众的诉求,这已经成为苏家河村多年来的一种工作常态。



“九点碰头会”最先在苏家河村推行,这一做法有效地发挥了村干部“头雁”作用,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它有机融合了“乡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驻村工作队”四级工作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构建了“有事快反应、快商量、快决策、快落实”的工作体系,在产业发展、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培育、惠民政策等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泾明乡形成了典型示范效应,算李、雷家沟、白家等村纷纷效仿。


  多方参与“办难事”


“我们队里老常反映,他们家门口那条排水渠,一到雨天就堵,今年雨水又特别多,积水一时间难以清除,不但老常家就淹了,我看连畔的那些玉米地就都淹了。长此以往,这一排小康屋住的群众怕都要遭殃。”苏家河村张沟组组长常元勤在碰头会上反映道。


听到消息,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发第一时间向乡党委领导汇报,获知无项目支撑后,各组组长纷纷表示他们能组织到劳力,驻村帮扶干部表示也愿意积极协调解决。经过一番商量,由村委会副主任与驻村工作队带领部分党员及公益岗对村内巷道、农田排水沟进行排查修缮。


“我是村干部,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为村里做些事情。而且大家给自己村里干活,方便邻里乡亲的,心都热着呢!”水渠旁的李主任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道。



三十余名忙碌的身影利用两天时间,累计修缮水渠600米,清除淤泥、垃圾20多立方米。“这次修建排水沟真的解决了我们村的大问题……雨下得稍微大一点,村道路面就开始积水,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行动不方便,生怕老人摔倒。现在排水沟一修,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村上真是给咱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家住张沟组的村民常广元竖起大拇指说道。


集中决策“争着干”


苏家河村持续深化“九点碰头会”制度,依托“群众说事室”,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干部走访、领导下访、问题回访”的“四百三访”行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余次,接待办事群众430多人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1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3起;扎实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对“三留一困”人员开展洗头理发、打扫卫生等上门服务17场次,引导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看作用、比贡献。


“我昨天入户走访得知我们队里苏小锋家儿子考上大学了,录取通知书刚到,孩子说他不念了,家里情况困难,准备外出打工……”驻村工作队员马小伟在九点碰头会上反映道。


 工作经验丰富的村文书李建琴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驻村帮扶干部联系到了县教育局的资助政策,包村干部帮着填表、登记信息,不到半天的时间,孩子念书的问题就解决了。


苏小锋拉着文书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不上学我们怎么都说服不了,你们半天时间,就把娃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太感谢你们,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积流成河“干大事”


“九点碰头会”的常态化开展,有效推动了全乡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泾明乡各村坚持党建引领,狠抓产业发展、抓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村庄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引进河南开封韭菜种植大户,新建500亩的产业化韭菜种植基地,实现土地流转收入27.6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务工1600人次,上半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以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为契机,发动群众清理门前屋后垃圾粪土,整理家庭院落,种植花卉苗木,清理柴草粪堆660多处,捡拾石块堆砌景观墙22处,安装篱笆墙3000多米,绘制墙体画19幅,提升乡村颜值。组织开展“党员示范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组建党员先锋小分队,定期对户内环境卫生进行打分考评,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九点碰头会”的落实,也进一步规范了村组干部的工作流程,严格了村组干部的管理办法,转变了村组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