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述记忆,我的故乡与普通的乡村没什么差别,牛羊遍地,猪马成群,老人们聚集在大路边上谈天说地,妇人们讨论谁家的姑娘嫁了一个好人家,今年的玉米收成不错,你儿子女婿在哪上班,老头们偶尔聚在一块打牌,能听见谁输牌的叫骂声,谁赢牌的大笑,一堆人点支烟,不到饭点,叫不回家,不过这也是闲的时候,农忙时大家都在田地里,路过时候也是打个招呼,然后抬头回应一声,便又低头忙农活,村里的人们基本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规律,早晨起的极早,晚上也睡得也早,但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家乡的洋芋蛋。
“洋芋开花赛牡丹”,洋芋开花时是非常盛大的。成片成片绿得发亮的秧中,白色的、紫色的小花吐出黄色的花蕊,虽不起眼却素雅大方,惹人爱怜。在烈日炎炎下,弱小的洋芋花昂着不屈的头,被炙烤得卷曲了叶片、弯曲了的秧杆,用他们的弱小身体紧紧贴附着滚烫的地面,艰辛地护着土地下的“孩子们”。洋芋蛋蛋们也继承了这种顽强不屈的基因,在贫瘠的黄土地中吸收稀少的养分,反而长得茁壮。
倦鸟归山林,久客思归。留在家中时没发觉洋芋的惊艳,只知家家有,户户备,离家在外才想起它来,这许是一种羁绊。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当我离家在外,总会想念家乡的洋芋蛋,想念那份独有的故乡情。有别于单位食堂的洋芋,家乡的洋芋是一日三餐必不可缺的一道食材,是每顿饭的灵魂,可蒸、可炒、可当主食,可当配菜,此外,洋芋还是陇南特色小吃“糍粑”的主原料。而每当回到家乡,第一时间迎接我的总是母亲饭食里洋芋那扑鼻的香气,就像故乡的亲人在召唤我。亲朋好友请客做饭总会把炒洋芋当成一道必做的主菜,家乡的洋芋早已在我的生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了洋芋,我都不知道做啥饭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洋芋对农家主妇是有多重要。用弟弟的话说:自己家的煮洋芋把人吃撑了,看见别人吃煮洋芋,就不由自主的又馋了。反正洋芋菜在我们老家大西北就是家常便饭,顿顿都要有,顿顿都要吃,百吃而不厌。
洋芋在干涸的黄土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朴实纯真、不嫌贫爱富、不显山不露水的品德,令人肃然起敬。耐寒、抗旱,抗病虫的生命力和及其顽强的秉性就像我们村里的人儿一样其貌不扬,但她内心纯洁,圣神,慰藉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饥饿交迫的人儿的灵魂和躯体。最主要的是,洋芋和任何食材一起搭配,都能制作出精美可口的佳肴。
洋芋连接着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故乡情。我印象中的家乡味,故乡情大抵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