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调解”工作法、“一条板凳”工作法、“四网融合”治理模式……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鲜活经验和亮点成效,彰显出武威市天祝县委政法委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走出的新路子。
近年来,天祝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一幅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发展扑面来的美丽画卷徐徐拉开。
5月24日,“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全媒体采访团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综治中心集中采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马背调解”化解草场纠纷
天祝县大红沟镇区域面积298平方公里,天然草场22万亩。因草原面积大,牧民草场权属纠纷的发生自然不可避免。
针对这一现状,大红沟镇立足工作实际,聘用精通藏汉双语、通晓民风民俗、熟知法律法规的牧民担任调解员,组建“马背矛调队”,把调解室搬到草原圈窝里、牧民账房中,解决了牧民的揪心事、烦心事,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草原深处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马背矛调队”从牧民纠纷诉求出发,依据草原坐标数据,核对草场范围,研判分析现场指界,明确双方草场界限,释理说法、以案示警,用公平正义确保案结事了,并通过建立确定历史权属、了解使用情况、掌握当事人诉求、寻找双方平衡点、说通情理达成一致的“五步调解法”,层层递进调解手段,逐步疏通思想梗阻,让矛盾纠纷双方从剑拔弩张的“任性”回归心平气和的“理性”。
“马背矛调队”还注重及时走访回访,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不仅打开了牧民心结,调处了矛盾纠纷,也融洽了牧民关系。现如今,“马背矛调队”已成为草原权属纠纷调解的一面旗帜。
天祝藏族自治县综治中心里综治中心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培训班正在进行。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四网融合”提升治理水平
1月15日,天祝县文润社区通过“诉调”对接,成功调解一起因赡养老人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年近七旬的贾某,曾通过协商约定由儿子按时支付赡养费,但自2023年起,贾某因家庭琐事与儿子产生隔阂,贾某以不履行赡养义务为由起诉儿子,并多次信访。
文润社区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组织网格团队(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多次进行约谈和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有的放矢抓关键、释法明理耐心劝、回归亲情暖人心的工作思路,从人情、亲情、孝道、家风传承等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化解了矛盾纠纷,让父子亲情得以回归延续。
记者了解到,自主动创稳行动开展以来,天祝县建立健全警网、法网、检网、司网“四网融合”机制,采用“力量整合、队伍联建”方式,选派专业人员入驻社区网格,与网格员协作,开展信息联采、隐患联治、治安联巡、纠纷联调等工作,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天祝县创新构建“网格+”联动机制,包括送达、调查和执行,强化综治中心与法院、司法行政的诉调对接。设立诉调对接阵地,配备专业调解队伍,整合调解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的诉外化解,节约司法资源,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祝藏族自治县综治中心调解室里正在调解一起劳资纠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打造品牌推进柔性治理
天祝县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努力打造 “一条板凳工作法” 基层治理品牌。全县干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带着问题走进村组、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基层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一条板凳工作法”将矛盾纠纷以拉家常形式进行柔性调解。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采取炕头上议、院落中谈、地头上唠等方式,与当事人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几个小马扎、几个小板凳一凑,察矛盾根源、探问题缘由、解邻里疙瘩、合婆媳关系,既解决了家丑不可外扬,又缓解了紧张气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和谐氛围。
同时,天祝县通过搭建村民议事、为民服务、矛盾调解、文明传播、群众监督“五个平台”,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确保基层权力透明运行、精准发力,推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