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甘肃日报刊发《秦安县人民检察院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谱写多元解纷新篇章》。
天水市秦安县人民检察院将检察职能“嵌入”到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化解全过程,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书写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发挥职能,做到“四个突出”
浇灌“及时雨”,推动源头解纷。秦安县人民检察院按照对来访者百分之百接待、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答复的要求,强化首办责任制,做到“四个突出”。突出效率。建立快速分流管理机制,做到快速受理、快速分流、快速解决、快速反馈。突出落实。要求完善交(转)办登记手续,做到一般问题在60日内解决并回复当事人,重大复杂问题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对不属于本院的非涉检案件要依法及时转交到有关单位,完善转交接手续,并跟踪办理结果;建立涉检信访交办、督办全程跟踪监督机制,控申部门协调联动,通过交办、催办、督办、参办、协办等方式,促进上访案件的解决,对拖延应付、进度迟缓的通报批评,并及时调度,限期办结。突出协调。建立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上访协调处理机制,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信访工作,从而使上访人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妥善解决,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突出重点。着重抓好重大复杂的上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大复杂的信访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分别由院负责人包案负责。
事前防范变“治”为“防”
工作越是靠前,矛盾越早化解。近年来,秦安县人民检察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事前预警防范、变“治”为“防”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突出内外联动抓长效。树立“全院一盘棋”矛盾纠纷化解理念,强化部门协同意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百分百”引导侦查;结合“千人进万企”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行动和“结对帮扶·爱心秦安”工程建设,排查侵犯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养老诈骗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及时纾难解困。
突出重点环节。完善案件分级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对办理的案件尤其是重大复杂敏感案件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发出预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认真开展检察官以案释法和检察法律文书说理;进一步健全检务公开,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376条、发布重大案件信息17条。
抓实公开听证。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围绕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争议焦点,公开听证232件。其中,检察长主持73件。
事中化解由“堵”到“疏”
为了当好百姓“解忧人”,秦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事中化解、变堵为疏,合力化解信访群众“疙瘩事”。
“上下”同步,提升服务质量。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公开接访”制度,实行“日清日结,随办随回复”等措施,确保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均达100%,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56件次,检察长带头接访38件次。
“情法”兼修,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对符合条件的轻刑犯罪、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促成刑事和解59件73人;办理的“张某某与田某某承揽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案”中,在申请人有和解意愿的前提下,通过释法说理,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使久拖不决的案件顺利执结。积极落实“非诉执行监督+争议化解”常态化机制,实质性化解12件行政争议。
“点面”结合,传递检察温度。将检察工作与司法救助、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一案一策”全方位了解涉检问题的根源,对症施策做好矛盾化解。建立“1+N”多元救助机制,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4件,发放救助金19.4万元;依法办理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起诉案件12件。
事后修复,筑牢司法屏障
秦安县人民检察院紧紧把握“便民”这一核心关键词,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不断回应新时代群众的司法需求,让司法为民更有力量、更显底色。
落深落细,分析研判与决策参谋同向发力。深入剖析案件特点、发案规律和深层原因,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漏洞、短板弱项、风险隐患,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63件,采纳率达100%,推动建章立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见行见效,倾情呵护未成年人。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集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40余场次,覆盖人数达8万余人。成立秦安检察未检“小禾苗”工作室,并探索延伸保护防线。利用综治中心、村镇网格员、妇联等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困境、缺乏实际监护和“半辍半学”少年儿童等重点群体基本信息台账31份,实时跟踪了解重点关注对象信息158条。录制的以自我保护为主题的幼儿法治教育“云直播”课堂,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次,切实为全县未成年人打通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