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持之以恒地做好“减”法,才能真正让基层减负减到实处、根本转变。
减掉“私心杂念”,让“虚功”变“实干”。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工程,只唯上、不唯实,一心只想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功,仅凭想象“创新”,随意拍手决策,结果不仅思想“跑偏”,行动更是“走样”。要打破这一现象,必须从思想深处纠治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将群众心系的“关键小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干,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真正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大事办好、难事办妥,绝不让领导干部的“一时冲动”成为基层干部的“长期包袱”。
减去“形式留痕”,让“痕迹”变“实绩”。工作“留痕”的初衷是为了更好明确职责、推动工作,但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强调“留痕”,重痕不重绩、留痕不留心,热衷于搞自以为是的台账“创新”,导致“痕迹管理”变成了“痕迹主义”,工作实绩汇报就变成了台账材料“表演”。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强不强,不能“以痕迹论英雄”“靠台账评优劣”,而是要以实绩、实效论英雄,把不必要的“留痕”去掉,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真正走出办公室、下沉到一线,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把真正的“痕迹”留在人民群众中。
减轻“思想包袱”,让“压力”变“动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的重要、复杂可见一斑。为基层减负绝不能简单随意搞“纸上谈兵”“空开支票”,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对基层干部多一分理解和关心,用好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等举措,真正从思想上减轻干部包袱,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