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兰州:强化法治引领 赋能创新驱动 “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激活治理新效能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6-18
字号:A A    颜色: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兰州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探索创新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机制,横向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纵向创新落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着力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和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格局,夯实法治兰州、平安兰州建设基础,走出了一条寓治理于服务的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新路子。


走好“群众路线” 多方协同治理


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法治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打造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线上线下听民声察民情。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返乡走亲”、乡镇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村居党员“联户交心”等“一亲三心”活动,机关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9771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855件,564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732个行政村、513个行政村实现乡镇干部驻村,4120名村(社区)干部包抓网格或担任网格长,5.2万余名村(社区)居民党员与辖区群众结对,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干部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扭住问题解民忧纾民怨。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方式,在1月12日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差额票选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让民生实事桩桩件件都要办到群众心坎上。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下基层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诉求、收集群众忧盼,依法依规真解决问题,下大气力化解信访积案,以看得见、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7368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


便民服务惠民生暖民心。明确便民服务清单,优化服务流程,推动综合服务站点和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一线,统筹线上线下、为民服务代理等各种资源力量,着力构建智慧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服务“零距离”。坚持把蓝图交给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结对关爱1.3万余户、1.4万余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能力。


用好“大数据” 推进智能治理


坚持“平台应接尽接、激活潜在资源”原则,推进“小兰帮办”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等改造衔接,整体迭代升级为数据整合共享、业务闭环协同的“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工作平台和机制,并强化配套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建强诉求表达平台。按照“做实四大基础支撑、建好三大应用板块”原则,在做实全市“一标三实”数据采集、数字地图、大数据中心和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四项配套支撑工作的同时,搭建小兰民情、小兰网格、小兰帮办三大业务板块,推动服务和治理事项“一网统管、一屏尽览、一站督办、一体考评”。迭代升级“民情流水线”机制,在“小兰帮办”小程序上线“我要报事”“我有话说”模块,纵向四级开通账号1287个,横向两级开通账号557个,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限时办理、协同处置、催办督办、结果反馈工作机制,调度各级各部门上下双向、四级闭环回应群众诉求、办理问题事件238.2万余件。


突出预警预测预防。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矛盾纠纷分析、社会风险评估、信息动态研判等方面的优势,推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民情诉求、110警情、群众来信来访、网民留言、信访、网格员排查上报和法院民商事案件等数据信息整合,汇集平安稳定“大数据池”,做到海量汇聚、动态感知、智能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隐患及时发出预警,定期发布平安指数和平安报表,累计形成分析报告2200余期,制发预警单、交办单、督办单705期,调度处置逾期交房、拆迁安置、劳资欠薪等领域较大涉稳矛盾隐患1983件,实现全领域感知社情民意、全方位研判稳定形势、全时段预警风险隐患。


建强四级调度指挥体系。市县两级持续推动综治中心、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资源共享、力量集成,打造实体化运行的小兰社会治理中心(分中心),统一名称架构、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督促“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工作,并研判治理和平安稳定形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依托综治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分别打造小兰社会治理指挥所和工作站,负责“民情地图·小兰善治”深化应用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好网格事件的研判、流转、跟踪、审核和督办,推动指挥体系触角延伸到最末端。目前,全市1个小兰社会治理中心、9个小兰社会治理分中心、114个镇(街)小兰社会治理指挥所、1180个村(社区)小兰社会治理工作站全部实现实体化、常态化运行。


建好“网格化” 保障精细治理


构建“多网合一、一网通管”基础“全科网格”,推动政法干警、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主动融入网格化治理体系,大力营造法治入网入格新风尚,巩固基层治理的民主法治基础。


构建基础全科网格。建立“三级网格”管理模式,重新划分镇(街)大网格110个、村(社区)中网格1086个、组(小区)小网格7507个,小网格中城市小网格2945个、农村小网格3823个、专属小网格739个,构建起全面覆盖、分工明确的基层网格化联动运行体系。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小网格党组织书记、党小组组长由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单独划定网格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党组织书记由街道党工委选派党员干部担任。


配强用好网格力量。目前城市小网格共配备专职网格员2945人,其中社区工作者2624名、占比89%,同时按照“1+4+X”模式配备社区专干、民辅警、物业服务人员和新就业群体党员作为兼职网格员;农村小网格共配备专职网格员3823名,其中村民小组长及社长3745名、占比97.4%;专属小网格共配备专属网格员739名,均为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制定网格员考核奖惩、履职抽查、补助奖励经费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上岗公示、巡查走访、信息报送、请示报告等机制,健全日巡查上报、周例会部署、月分析调度、年总结考核等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已对专职网格员开展了一轮次全覆盖培训,督促网格员进网入格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法规、代办公共服务,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规范网格运行管理。县区、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全科网格领导机制,配套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职责事项和准入退出、运行、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县乡两级小兰社会治理分中心(指挥所)综治、信访、维稳等力量集中办公模式,分级整合党政职能部门、派驻乡级职能机构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推进全科网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推动“小兰帮办”平台、陇情E通APP衔接互通,相关数据统一导入“民情地图·小兰善治”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推行网格“红黄蓝”三色管理,推动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同志联系包抓红、黄网格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党组织书记包抓重点网格1158个,短平快解决问题。推动村(社区)干部、自然村长(村民小组长)沉入网格、分片包干,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累计帮办实事1.57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