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需求导向 着力构建徽县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陇南市徽县司法局全面落实省、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公共法律服务“13542”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平台建设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阵地建设。高标准建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完善中心服务管理制度12项,全县15个乡镇、22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实现“四统一”,规范打造功能完备的三级实体平台。建强平台载体。积极推广“中国法律服务网”“甘肃掌上12348”等网络平台和12348电话热线,充分发挥“陇南徽县司法”微信公众号、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作用,实现法律咨询、法律事务“掌上办”。优化服务标准。制定《徽县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指引》《公共法律服务指南》,推进简证便民,优化办事流程,搭建绿色通道,“高效办成一件”要求全面有效落实。
以需求为导向 服务发展大局
聚焦营商环境促优化。设立陇南经济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全省公司律师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律师、公证、法援、行政复议力量组成专家团,建立结队帮扶机制,常态化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20年以来,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19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6次,为企业法治体检78次,出具法律意见书65份,清理涉企规范性文件5件,全方位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创新优化公证服务机制,探索“上门公证”“线上公证”模式,办理公证事项586件,徽县公证处在全省案卷评查活动中被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通报表扬。聚焦乡村振兴谋发展。建成乡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113处,30名律师担任全县22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创新制作村居法律顾问标识牌223块。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美好人生活民法典相伴”系列活动,举办法治讲座235场次,提供法律咨询15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8万册,培训“法律明白人”875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34人。聚焦弱势群体强保障。坚持应援尽援,降低援助门槛,简化申请手续,搭建绿色通道。2020年以来,提供法律援助咨询2600人次,办结案件656件,开展法援宣传80余场次,为群众挽回损失1536.64万元,为农民工讨薪456.81万元。2个法援案例入选全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3个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
以创新为抓手 促进和谐稳定
普法宣传“推陈出新”。建成全长450米的陇南市徽县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编发“阳光调解”案例汇编、法律援助案例选编宣传书籍5万余册,拍摄专题片6部、微电影3部。“阳光调解”硕果累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阳光调解”模式,推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同“阳光调解”有机结合。“阳光调解”模式被原中央综治办列为试点项目,得到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法治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主动创稳有效推进。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指挥中心,形成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联调机制,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