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定西市漳县人民法院立足县域文化旅游独特的资源禀赋,探索“旅游+法治”“企业+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企业司法需求的“维护者”、产业发展的“护航者”、良好法治环境的“建设者”,其做法被《甘肃法治报》刊登。
今年以来,漳县人民法院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立足县域文化旅游独特的资源禀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找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切入点,进一步发挥良法善治功能作用,探索“旅游+法治”“企业+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做活做细服务经济发展、文旅振兴的司法服务“小板块”,形成一批点上叫得响、面上能推广的“法治名片”,着力打造“市场有序、法院有为、企业受益”的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司法需求的“维护者”
食用菌产业是漳县全力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富民增收的新兴产业。近日,漳县法院办理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很好地诠释了该院以更优质、更高效的司法服务盘活企业经济、推动企业行稳致远,真正成为企业司法需求的“维护者”。
原告某机电公司与被告某菌业公司、某天然气公司建设工程因工程款问题产生纠纷,原告将二被告诉至法院,涉案标的逾千万元。案件审理中,原告申请诉中保全,要求对二被告的公司账户进行冻结,法院依法作出保全裁定并执行保全措施。后二被告提出保全异议,某菌业公司自愿用其生产设备等提供等额担保。
办案法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被告某菌业公司是以黑木耳种植为主的生产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且眼下正值生产旺季,产品供应大、劳动力需求骤增,如按照正常司法程序冻结账户将导致其产业链断裂,无法正常经营,进而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经查实,二被告亦无转移、隐匿、出卖或毁损财产的行为。办案法官及时组织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原、被告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解除对二被告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同时,在依法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职权“查而不封”某菌业公司等额财产作为担保。所有工作均在收到保全异议申请后两日内完成。
产业发展的“护航者”
漳县法院通过加强与全县代表委员、重点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建立健全法官联系企业制度,组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庭院讲座等方式,为民营企业诚信发展规范运营融入司法温度。同时,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分流+调解+速裁+快审”企业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大力推广线上调解、线上开庭,电子送达,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客户双赢的目标。
旅游作为漳县经济发展的“烫金名片”,要想盘活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真正使政策红利惠及企业长久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漳县法院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始终贯穿于整个办案过程。针对旅游纠纷涉及面广、异地发生、标的额小、法律关系较简单等特点,漳县法院充分发挥旅游巡回法庭职能作用,运用小额诉讼或简易程序为旅游纠纷案件设立“绿色通道”,“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依法维权,引导商业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以司法护航全域旅游发展。
良好法治环境的“建设者”
石川镇地处漳县南部,属高寒阴湿山区,十分适宜中药材种植。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方”,但是中药材种植引起的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漳县法院依托“共享法庭”职能作用,主动把解纷资源“引进来”,与多部门携手建设“总对总”机制,不断拓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营商环境的“朋友圈”和“关系网”,同时加大对调解员培训指导,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药材、牲畜等产业的矛盾纠纷,促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漳县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在服务举措上创新,以创新引领实践,用实践丰富创新,持续擦亮县域产业品牌,以务实精进、卓越一流的法治服务推动全链条产业出圈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