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一年,能否顺利拿到“工钱”,成为农民工兄弟的难心事。陇南徽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助力农民工讨薪,维护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他们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辟绿色通道,让讨薪不再难。对于申请法律援助追索劳动报酬的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一律免予审查经济困难证明,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让事情多跑路,让农民工少跑路。去年12月以来,受理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1件,其中3人以上群体性追索劳动报酬案件5件,涉及讨薪农民工30余人。
开展耐性疏导,让情绪不再激烈。法援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为农民工端水倒茶,耐心倾听,用法用情,认真解答,疏导情绪,引导他们通过合理合法方式解决问题,杜绝上门蹲点、无理缠访闹访等行为。去年12月以来,接待农民工来访咨询40人次、电话咨询50人次、网络咨询66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5份,杜绝了因讨薪引起的“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开展法律宣传,让讨薪者树立证据意识。务工人群中大部分是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钱被拖欠寻求法律帮助的时候,往往手中无欠薪证据,增加了通过法律途径讨薪难度。针对该情况,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宣传,就务工可能遇到的拖欠工资法律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开展集中宣传5场次、网络宣传2期,受教育群众达3000余人,为农民工讨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对外协作,让讨薪者不再东奔西走。通过积极争取,“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项目、“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两大国家项目同时落地徽县,司法部派驻外省先进地区2名律师和1名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到我县开展工作,县法援中心咨询受理窗口由原来1个变为3个,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对于行动不便的农民工,县法援中心积极和外地法援中心开展协作,去年12月以来,开展对外协作2次,协助在外务工回徽的农民工讨薪,减少异地奔波,节约诉讼成本。
开展“互联网+调解仲裁”,为农民工当事人异地维权提供便利。县人社局、县司法局、县总工会三家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监察+仲裁+司法”劳资纠纷和法律服务联动机制的通知》,建立联合服务机制,助力农民工快速维权,减少异地维权成本。受理工伤案件1件、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2件,让务工过程中受伤的农民工安心维权。
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站点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就近办、尽快办”便捷服务。依托已建成的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陇南经济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223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农民工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法治宣传等;依托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工作群、15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223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大量转发各类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案例、法院案例;31名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微信、电话方式为全县223个村居开展农民工在线法律咨询,为了方便群众联系,在全县213村和10个社区,制作公共法律服务公示牌223个,标明村居法律顾问职责、服务范围、电话、微信二维码等,建立健全空间上的法律服务全覆盖,群众有事到村头公示牌上就可以找到律师的电话,或者在村及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即可得到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