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白银会宁:警务“接地气” 平安才“有底气”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4-02 53
字号:A A    颜色:

在白银市会宁县钟鼓楼社区,社区民警李春彦的手机里存着378位居民的紧急联系方式。她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朋友圈,日均2万步的轨迹串联起商铺、民居和街巷,像一条流动的“平安线”,勾勒出基层警务的生动图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鲜活的注脚。 


近年来,白银市公安机关不断创新,勇于破题,不断抓好“派出所主防”和社区警务工作,让更多社区警力“沉”下去,让智慧警务更好赋能基层警务,让更多百姓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警力"沉"下去 矛盾"浮"上来


“警察同志说得在理,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各退一步!”3月26日,在高崖村的温室大棚内,靖远县公安局北湾派出所驻村民警和农户围坐一圈,几个马扎、一壶热茶,不到半个小时便顺利化解了一起因灌溉用水引发的纠纷。


1.jpg


“我们推行社区警务专职化,让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从‘下社区’升级为‘在社区’,面对百姓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民警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随时解决百姓的问题困难,用行动赢得信任,构建起和谐社区的‘基石’。”靖远县公安局北湾派出所所长张育俊说道。


2.jpg


这一理念,在全市大力推动“一村一警”、社区民警专职化的进程中得到充分验证。758名驻村辅警如同灵敏的“移动雷达站”,时刻监测基层动态;279名进入班子的社区民警恰似人体的毛细血管,深入渗透基层,实时感知社会肌体的细微变化。这种“警力 + 民力”的深度融合模式,成功破解了曾经“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治理困境,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力守护辖区平安,让群众满意。


数据"跑"起来 服务"快"一步


3月17日15时许,白银市公安局平川分局兴平路派出所接到张先生求助,称自己73岁的老父亲走失了。接警后,民警迅速行动,线上借助大数据平台,线下展开细致排查,在“科技助力”与传统排查的紧密配合下,成功找回老人,为这场牵动人心的事件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3.jpg


如此高效出警、快速侦办案件,离不开“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雪亮工程”与“一标三实”系统的深度融合,民警能精准锁定治安复杂区域。但科技赋能没有削弱传统工作法,反而让“脚板警务”更显智慧,使科技的温度在基层治理中持续释放。


“借助大数据平台,通过手持警务通,我们可以实时摸清社区人、房、物、单位等方面的动态情况,还可以与网格员保持联动,哪里有井盖破损、哪栋楼门的灯不亮了、谁家吵架闹矛盾,随时都能掌握。百姓的事儿了解得更清楚,解决得更快了。”民警王凯说。


志愿“广”参与  治理“稳”根基


746个治保组织、182个平安类社会团体和5994名群防群治人员,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共同编织成数字时代的“平安星座”。白银公安创新推出“社区民警 + 辅警 + 协管员 + 消防宣传员 + 综治员 + 禁毒员 + 物管员”的“一警六员”警网微格 + N管理模式,建立了由社区民警指导,司法助理员、综治员、网格长和热心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在矛盾纠纷调解现场上演“多元方程式”的智慧碰撞。这种“专业警力+社会细胞”的共生模式,让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4.jpg


去年白银分局西区派出所辖区冬天的供暖纠纷化解堪称经典案例,当28户居民与物业陷入僵局时,社区民警联动司法调解员、退休律师、热力公司技术员搭建“专业警力+社会细胞”体系开展工作,在锅炉房现场测算数据、在楼道口释法说理,最终促成阶梯式解决方案。这种“把会议室搬到矛盾现场”的实践,让85%的纠纷在萌芽阶段便悄然消解。


5.jpg


当夜幕降临白银,社区警务室的灯光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从“敲开一扇门”到“温暖一座城”,这群深耕社区“责任田”的“平安园丁”用坚守与责任证明:最好的治理,永远生长在离泥土最近的地方。这种“科技+人文”的双螺旋结构,也正向着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