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坤带领团队讨论普法工作
魏彦坤(左二)深入农户家中发放普法宣传资料
魏彦坤(右)和“刘巧儿”原型封芝琴在一起
农闲年节,正是普法好时机。
前不久刚获得“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魏彦坤,马不停蹄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始了又一轮的普法之行。
在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市司法局法治调研督察科科长魏彦坤有个老区新“巧儿”的绰号,不仅仅因为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普法,还打造了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巧儿说法”多媒体普法品牌,让法律知识源源不断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魏彦坤和市司法局的辛勤努力下,庆阳市先后获得“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等称号,魏彦坤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抓创新 在特色上亮起来
庆阳是革命老区,也是“刘巧儿抗婚案”的发生地,红色法治文化底蕴深厚。
2014年3月的一天,时任市司法局普法科科长的魏彦坤到“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家去走访,在忆往思今的交流中,她萌生了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普法宣传品牌的想法。
于是,她带领普法团队巧借“刘巧儿抗婚案”这一红色法治故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免费便捷、互动性强、传播面广的特点,创办了名为“巧儿说法”微信普法平台在全市推广。该平台每天发布一期,选取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法律问题,引用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并邀请公益律师在线提供专业咨询,形成良性互动,备受干部群众广泛关注。
为不断扩大“巧儿说法”的影响力、感染力,她建议市司法局聘请“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老人代言,制作“巧儿说法”公益片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形成了多媒体普法的集合效应。
7年来,“巧儿说法”共推出2520余个典型案例讲解法律问题,普及法律知识,并在庆阳市传统主流媒体和10多个网络平台同步播发。
2018年9月,“巧儿说法”通过国家商标总局认证,真正打造成为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具有较大影响的多媒体普法品牌。
增温度 在形式上活起来
在打造“巧儿说法”品牌的同时,魏彦坤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普法实践之路,让普法形式更为活泼,让普法内容更有温度。
在线上,她顺应新媒体时代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组织力量创建了庆阳司法网、印象庆阳网两个普法网站,开创了“互联网+”法治宣传新局面。
任普法科长的5年间,她主导的印象庆阳网已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疏导舆情、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先后疏导舆情890多起,协调解决网上反映的矛盾纠纷上千件。
针对每年干部职工法律知识考试环节多、行政成本高等问题,她组织人员自主研发了法律知识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网络在线考试,节约行政成本400多万元。
为倡导婚嫁新风,抵制天价彩礼,她组织拍摄了法治微电影《婚殇》,网上点击量突破百万,并在“平安中国”微电影大赛中获奖。
为带给群众网上普法新体验,她组织开发了“庆阳市网上法治教育基地”,运用3D等新媒体技术,打造了全省首家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漫一体的网上虚拟普法展馆。
她策划新建了“庆阳市普法教育直播平台”,推出了“巧儿说法”语音版,让“巧儿说法”真正成为群众身边有温度、可感知的法律顾问。
在线下,魏彦坤带领普法团队创办的《庆阳普法》报,“七五”普法期间累计编发130余期、发行200多万份,成为大家学习法律的“随身带”。她还指导组建“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举办“巧儿说法”大讲堂,搭建起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桥梁。
筑厚度 在内涵上实起来
魏彦坤自幼受到南梁革命精神的熏陶,血液里始终流淌着红色基因。
在创新普法实践中,她深思践悟,理性思考,组织开展“巧儿说法”课题研究,深化红色法治文化研究,推动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法治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
庆阳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从2017年开始,魏彦坤就提出依托南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刘巧儿故居等资源,在南梁打造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议,由她主笔草拟形成了《南梁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法学专家的认可。
“在南梁创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魏彦坤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对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司法档案进行抢救性整理和保护;另一方面可全面展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法治建设史和革命老区法治发展史,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红色法治教育,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树牢新时代法治信仰。她为此撰写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法治初心——陇东红色法治文化及现代启示》的论文,在2019全国“法治文化与法治中国”论坛上荣获三等奖。
据悉,经多方努力,南梁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