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天水市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当地亟待解决的顽疾,通行能力差、城市拥堵问题让群众颇有微词。为有效解决堵车,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天水公安交警借助智慧交管系统,科学施策,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堵、乱的通行状况。
天水市属于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城市建设之初由于道路缺乏规划、基础设施老旧,交通拥堵是家常便饭,特别是秦州区到了早晚出行高峰,车堵人挤,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原来的秦州区七里墩路口,是不规则的Y字形,属于秦州区车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中央三角岛两侧分流,导致车流冲突点较多,行驶轨迹不畅,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很多。人车混行之下,遇到剐蹭等事故,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堵车现象,严重影响群众出行。
为了解决车多路堵事故多的问题,天水交警沟通相关部门对道路实施了科学改造。原有的三角形地带被改造为环岛形状,车辆经过这里后无需再像以前那样左顾右盼,直接按照标志前行就可以,车辆行人通行有了顺序,人车抢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和七里墩相似的路段还有原来的秦麦快速路出入口。秦麦快速路是天水的一条交通要道,路口是喇叭型,最宽处有二三十米。秦麦快速路出入口连接着高速,机动车辆的车速比较快,路口又是一个需要转弯的地点,视线也不是太好。在这种情况下,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和过往车速较快的车辆,在通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一些交通拥堵的情况。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天水交警秦州分局城区大队在邀请专家实地调研之后,重新梳理优化多向位机动车道,为超长的人行横道增设两个“安全岛”,排除了人车争道的矛盾。
要想改善交通环境,秩序是首先要考虑解决的。五里铺大桥两端一边是高速路出入口,一边是过街十字,高峰时期进出高速和上下班的车辆往来容易堵车。民警过去在执勤过程中,直接站在路中间进行各种疏导,风险很大。
城区大队民警经过调研,将桥上南北向车辆进行了分流,只保留东西向车辆。同时进行了下穿设计,车辆经过引流车道驶出,大大缓解了民警执勤压力。
为了精准把脉老城区拥堵顽疾,天水公安交警特意邀请了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现场调研,对不同类型的拥堵病症“辩证施治”,“智慧交管”建设一并提上日程。
围绕“智慧交管”建设,针对专家调研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天水交公安交警对症下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交通环境。从关键环节、基础建设、重点应用等方面加强工作,多管齐下。
在道路的改造之后,一些硬件的安装成为“智慧交管”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此,城区大队在关键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和信号灯联网联控智能化。在原来人员密集、车流量大的位置设置红绿灯进行调控,保障人车安全。
交通信号灯不智慧化,路口就很难智慧化管理。城区大队整改不符合标准的交通信号灯,引进先进智能灯控系统,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自动调整是亮红灯还是亮绿灯,红灯绿灯的时间长短,也可根据车辆积压的多少来自动选择最佳方案。通过对道路上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调配不同时段、不同方向的通行时间,有效缓解路段溢流、绿灯闲置等情况,从而实现高峰期堵而不停、平峰期一路畅通。
在城区大队指挥中心监控大屏上,民警可以随时掌握城区交通状况。遇到事故可以随时通过视频查看现场状况,远程调用警力前往处置。通过基础信息采集、交管数据库完善、前端感知源建设和交管系统平台整合,疏堵保畅取得了良好效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挖掘城市交通数据,全面、实时感知优化,“最强大脑”助力交管。
城市交通更加畅通,每一位市民都是受益者。天水公安交警在“智慧交管”上寻良策、下功夫,极大的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除了管理更加智能化,对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和交管放管服改革,也力求做到精准管理、精准服务。通行条件大大改善,群众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彰显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天水市通过智慧交管建设,让道路更通畅了、民心也就更顺畅了。“智慧交管”建设为城市“交通动脉”拥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渠道,也为天水市民出行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天水的智慧交通建设也为我省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