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甘肃公安融媒体稿件引爆全网 被央媒纷纷转发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1-04-21
字号:A A    颜色:

       近日,省公安厅融媒体中心与中国甘肃网记者赴敦煌市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开展全媒体采访报道,图文稿件推送人民公安报后,4月20日,人民公安报头版倒头条刊发稿件《23年风雨无阻,“魔鬼城”里铸就“蓝色丰碑”》,同时,中国警察网发布了我们采写制作的视频图文稿件后,取得了10万+的阅读量。《人民日报》随即转发,五分钟阅读量就达10万+。凤凰网、人民网、新警事儿、中国甘肃网等新媒体平台纷纷转发。

640 (6).jpg

640 (7).jpg

640 (4).jpg

640 (3).jpg

640.jpg

640 (2).jpg

640 (1).jpg

640 (1).png

23年风雨无阻,“魔鬼城”里铸就“蓝色丰碑”

它,被群众称为“魔鬼城”里的一座灯塔,倘若你迷失了方向,总能因为它的光亮而重回家园。

但记者选择把它称为“蓝色丰碑”。因为,在那片无尽的大漠里,在那座荒芜的“魔鬼城”中,在那片只有土黄的画板上,它经历着岁月和风沙的侵蚀,闪耀着藏蓝色之光,用23年风雨无阻的坚守,描绘出一幅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画卷。

它,就是甘肃省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

星空下的雅丹派出所。

1根植大漠   “魔鬼城”里战风沙

“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23年前,也就是1998年,为维护矿区治安稳定,敦煌市在罗布泊东南边缘、库姆塔格沙漠腹地成立了红十井派出所,至2001年矿区划归新疆管辖,且距离敦煌市区西北侧180公里处的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红十井派出所东迁至公园内,更名为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

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因地处有着“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边缘,又是世界风口,被称为“魔鬼城”,备受探险者喜欢。因此,雅丹派出所主要担负着维护公园秩序和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两名民警、三名辅警,而他们的办公场所就是几顶帐篷。“这里的风力时常达10级以上,尤其是夜间,气流与土丘碰撞,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似鬼哭狼嚎又似千军万马驰骋,让人毛骨悚然。”雅丹派出所民警魏海生如此形容。

不止如此,每天天亮时: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

更难熬的是,因为地处大漠戈壁深处无人区,通讯不畅,除了偶尔的救助工作外,寂寞与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房,仅有的帐篷和锅碗也随时面临被大风刮走的险境。派出所的五个人当即有了退却的想法。然而,总得有人来驻守,总得有人来想办法解决。

没有电就用煤油灯,没有水就去150公里外拉,没有房就挖窑洞,没有菜就从家里带腌制的萝卜白菜……

自此,雅丹派出所人开启了与“魔鬼城”较劲和风沙斗争的漫长岁月。

这段岁月,转瞬20余年,未来更无期。

2挖洞办公  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从红十井派出所到雅丹派出所,更换的是名字,没有换的是所长李生寿。

李生寿带领和见证了雅丹派出所坚守大漠二十余载的峥嵘岁月。

“土丘特别硬,只能一点点凿、一点点挖。”李生寿说,忍受着夏天高达7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历时半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土丘上开凿出了40平方米的窑洞。

看着窑洞成型,大家兴奋不已:“终于不怕刮风了。”

40平方米的窑洞,被他们称之为一期工程。

挖窑洞成了派出所每个人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的重要方式。但是,挖窑洞不是他们的主责。

偶尔,会有探险者踏访。

有一年秋天,一位来自嘉峪关的探险者骑摩托车闯了进来:“警察同志,我想去楼兰古城探险,请问怎么走?”

“没有路,而且不建议你去,一来这里地质特殊,指南针容易失灵,你没有向导进去会很危险。二来风大路险,你也没有后勤保障,一旦迷失方向,生命堪忧……”李生寿衷心劝阻,但无法阻挡探险者探险的决心。

然而,没走多远,探险者折返回来并告诉李生寿:“如果我六七天没有回来,应该出事了,烦请你们到时候找一下我,哪怕找到的是我的尸体也行。”

探险者离开的第三天便狂风大作,卷起漫天沙尘,滚滚沙尘犹如黑云压境笼罩在大漠戈壁,强劲的狂风刮着砂石击打着窑洞的门。

平时这个时候,大家都躲进窑洞里关紧门窗静等风平。但彼时,窑洞里的电台断断续续传来警情:有人深入大漠寻找楼兰古城探险,已失联,立即寻找。

派出所的民警辅警顾不得被风吹倒、被沙击打,迎着风沙向大漠深处走去……

“能见度特别低,几十米外,啥也看不见。我们使劲喊,声音也被大风吞噬……”李生寿说,在荒漠里寻找了两天后,终于在一个低洼处看见了一抹白色。

“那位探险者来时穿的是白色衣服。看到那抹白色,我肯定就是他。”李生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万分。但当时的他内心是悲喜交加,因为,狂风伴着沙尘已经刮了几天,探险者生存的概率并不大。

摸了摸探险者的颈部脉搏,李生寿的第一反应是:完了,已经迟了!

将探险者抬到车上后,他们并没有放弃抢救,而是一边往回赶,一边往探险者的嘴唇蘸水并观察。没多久,探险者的手指动了一下。

“还有希望!”大家齐声喊了出来,当即停下车实施进一步急救。

一个月后,这位探险者带着矿泉水、方便面和一万元钱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的救命之恩。

“我们这里缺水也缺方便面,这两样我们留下,钱就不要了。人民警察嘛,前面是‘人民’二字,救你是我们的职责。”李生寿留下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婉拒了感谢金。

对当时的派出所而言,矿泉水和方便面可以长期贮存,携带方便,便于深入大漠救助使用。

就这样,雅丹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一边挖窑洞一边出警解救走失、迷路以及被困的探险者、科考人员。

直至今天,雅丹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一个接着一个,完成了四期挖掘工程,建设了集接待、办公、宿舍、食堂、卫生间为一体的全国只此一家的“窑洞”派出所,完成了170次罗布泊探险救助任务,从“死神”手里抢回21个生命。

3坚守阵地  苦乐相伴铸丰碑

坚守,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也不是平常而过那么轻松。

对于雅丹派出所人来说,窑洞和大漠就是阵地。想要坚守住这个阵地,确保前来这里的游客和探险者生命财产安全,付出的不止是时间。

2014年,李生寿的女儿分娩时出现危急情况,从敦煌急送至兰州抢救。而那时,李生寿正在大漠深处组织搜救走失人员。待李生寿完成任务赶到兰州时,女儿已经转危为安,即将出院。

“去戈壁滩里时,我的女儿6岁,如今,我的外孙都6岁了……”坚守大漠20余年,李生寿光鲜的坚守事迹背后有更多的酸楚和无奈。

“20多年,我把心和身交给了大漠,却亏欠家人太多。”李生寿说,“我的父母只隔7天相继去世,我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的婚姻也曾亮起过红灯……”

和李生寿一样,深爱着这片大漠,深爱着那抹藏蓝的还有魏海生、李建强……

“大女儿上小学,小的一个还在幼儿园。”即便这样,魏海生毅然主动申请前往雅丹派出所,并坚守了五年多。

相较于李生寿经历的艰难,魏海生来到派出所时,电、水、暖、网等一应俱全,景区也闻名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因为有游客,有网,就不那么孤独和寂寞了,但夏天近7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和全年几乎不见雨水的干旱,总让人感觉生活的地方不像人间。”这是魏海生来到雅丹派出所最初几个月里的感受。

他说:“起初,晚上听着窑洞顶如千军万马奔腾的声响,有点心慌,待的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谈对象嘛,太难了。”自2018年来到派出所,辅警李建强随着年纪增长,婚姻成了困扰他最大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还好,每周能休息一天回家,以前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

刘海、李玉生、陈春、谢生强、李生寿、魏海生、李建强……曾经坚守在雅丹派出所这个阵地,以及还在坚守的他们,都这样告诉记者:“我们没办过什么大案要案,没有舍生忘死的经历,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驻守在了大漠戈壁深处,为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了一些帮助而已。”

但是,他们的帮助,犹如荒漠里的灯塔,给需要的人照亮了方向、送去了温暖。虽然,隐藏在“雅丹”里的派出所,并不是那么显眼,却在人们需要它时,义无反顾地亮起一盏灯。

一道道蓝色的轨迹,一个个救助的事迹,一件件找寻的小事,汇聚在一起,便成了比“魔鬼城”中最高的那个土丘还高的丰碑。

这座丰碑,是倒了又起的帐篷,是来了又去的警车,是住了一批又一批警察的窑洞,是永远点缀着大漠黄沙的藏蓝,是无论酸甜苦辣都在的坚守,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

记者手记:致敬!沙漠里孤寂却伟岸的身影

夕阳西下,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漠里,看林立的“雅丹”被千百年劲风吹刻的痕迹,听风声回响在“魔鬼城”中。远方是万家灯火,此处是浩瀚沙海,惊恐被呼啸的风声放大,蔓延到无边无际。

“漫天星星,哪颗能为我指路?”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是如此脆弱。

抚摸着“窑洞”派出所的外壁,一边感受着大自然力量的震撼和恐惧,一边倚靠着“沙海灯塔”“蓝色丰碑”带来的安全感。

回到城市那晚,看着林立的高楼、璀璨的霓虹、如织的人流,彻夜难眠。在气候恶劣的“魔鬼城”,雅丹派出所人怀着赤诚之心,靠着双手坚守了下来。此时此刻,远在大漠的他们,依然在那孤寂的大漠里,随时准备着亮起温暖的灯光,寻找绝望无助的群众……

回想起离开雅丹派出所的那一瞬间,最后一抹余晖即将消失,拉长了警车旁人的身影,映在沙漠里,虽有些孤寂却更显伟岸!向你们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