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停放无序,影响居民出行”“配电箱没有上锁,有安全隐患”“存在飞线充电、高空坠物隐患、楼道乱堆乱放”……2022年6月15日,平凉市崇信县西街社区网格员魏莉一条条向社区汇报着近期她在幸福家园小区巡查发现和居民反映的问题。
社区收到信息后,及时开启“民情服务链”,随着吹哨人的一声“哨响”,崇信县住建局、应急管理局、锦屏派出所等职能单位,下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疫情防控包抓小区单位、小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及时行动,组织召开“社区会客厅”,通过现场调研和交流讨论,提出32条意见建议,拟定了“隐患危害流动宣传岗”、防护栏专项清理、设置统一公示牌、划定非机动车位、增加充电桩个数、联合执法高空坠物以及楼道乱堆等多个服务方案,并督促物业对管道井、垃圾桶进行了清理整治,为幸福家园小区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前景规划。这是平凉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网格在城乡社区、行政村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划内基层综合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末端延伸,服务管理向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拓展,赋能平安平凉、法治平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平凉市科学构建管理服务“新网格”,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将党建、公安、综治等多元网格整合,组织开展统一编码工作,共划分网格10179个,配备网格员14185名,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了一个网格管全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进一步完善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构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基层社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一张网”采集、“一张网”办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的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
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地熟、人熟的优势,严格履行网格员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会保障服务等职责,持续加大对各类人员、重要场所以及疑难问题等情况的梳理摸排,做到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服务、政策法规宣传“五个到位”,实现了网格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群众“零距离”。
街坊邻居在一起居住,楼上楼下,出来进去,难免有舌头碰牙的事儿。几年前,家住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兴和庄社区的居民老马,因为修房时与周围的两家邻居产生矛盾纠纷,三家的矛盾纠纷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老马一家为此烦恼不已。
2020年3月,老马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街坊调解室”的调解员,调解员经过详细走访调查,将三家人请到调解室进行调解,连同社区民警一起听取了每位当事人的诉求,又以聊天的方式与他们“拉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三家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老街坊调解室”是兴和庄社区于2019年10月成立的,以“网格化排查、多元化调处”的工作模式,探索“听+聊、疏+调”的调解法,通过“家门口调解”(网格员在入户过程中发现的纠纷)和“坐堂接诊”(居民主动来到社区调解)的接案方式,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使“老街坊调解室”成为居民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近年来,平凉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开启矛盾调解“新模式”,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全域推广“一核三心四联五治”社会治理机制,形成了崆峒区“一网五制多元调”“双选三联六创”、静宁县八里镇“村民大管家”、崇信县“小区议事厅”和“一村一警”“治安户长”“苹果法庭”等一批社会治理经验。特别是近期静宁县推送的贾河乡“聚焦党建引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家门口驿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案例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顺畅的“一体化”运行和“一站式”办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广平凉市市域社会治理“445”经验和德治教化“四大工程”、市中院“两个一站式”多元解纷、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党建+五微”工作法、中街街道万安门社区风景嘉园小区“网格化服务站”等市域社会治理经验,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枫桥式司法所”“枫桥式法庭”,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同时,扩充专职调解员队伍,新建个人调解室31个,律师调解工作室12个,配备专职调解员53人,聘任心理服务专家58名。各县(市、区)在诉讼服务中心、信访大厅设立人民调解窗口和站室。今年以来,已排查矛盾纠纷11507起,成功化解11329起,化解率达到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