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开展以来,平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集中资源力量创先创优,全力实施体制创新、机制联动、五治融合、强基提质、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形成了紧贴平凉实际的“一核三心四联五治”社会治理机制,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法治平凉建设。
强化党建统领这一社会治理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坚持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推行“大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三大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加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牌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阵地有机整合,按照“首问导引台+窗口受理区+功能服务区+综合办公区”模式设立一体化实战化社会治理服务大厅,推行“窗口化、一站式”服务,建成群众反映诉求的服务站、矛盾纠纷的终结点。
构建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四联”工作格局。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县级领导包案化解责任制度,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六张网”建设,推动“雪亮工程”提档升级和深度应用,深化“网格+治安巡逻”,开展“红袖标”治安联防等活动,严格落实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安保防范制度机制,促进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依托平安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和8个专项工作组,建立突出问题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协同联动、携手联治,开展社会治理疑难、复杂问题联合整治,促进各行业、领域、部门共同完善突出问题联防联治机制。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村庄等平安创建活动,定期评选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平安之星等先进典型,加大命名表彰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平安建设。
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作用。推广党建统领“双选三联六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模式,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物业公司等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在农村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村专职化管理,培养一批讲政治、有能力、敢担当、善治理的队伍,确保村班子引领乡村治理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力推动“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三官一律”进村(社区)全覆盖,以“苹果法庭”等特色行业产业法庭带动司法链融入产业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力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主题运动公园等“普法宣传+法治文化”阵地,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显著增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谐五星”创评、“道德讲堂”、“巾帼家美”等滋润民心的实践载体,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好人好事成为良好风尚。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构建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核心,群众议事、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探索开展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禁赌禁毒会、爱心志愿会等“五会”村民自治模式,鼓励引导设立民情会客厅和说事点,最大限度汇聚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社会治理合力,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积极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信息大脑”,全面构建以“雪亮工程”为牵引、公安大数据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一体化应用为重点的视频图像信息应用格局。大力推广“手机看家”、“村民大管家”、“红苹果”智能手环等智慧综治品牌,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