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作为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法庭案件数量较多、类型繁杂,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2021年至今年6月,6个基层法庭收案10773件,占全院36.76%,结案9311件,占全院37.26%,结案率86.43%,13名法庭法官年人均办案477多件。基层法庭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的认可度,甘州区法院“三减”发力,实现”三加”,创新“分调裁审执”新样板,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
源头减压 全周期维权 为多元解纷“加力”
坚持点线面结合,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推动多元解纷体系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织密预防在先、分层递进、专群结合、衔接配套、全面覆盖、线上线下于一体的高效快捷“多元解纷网”。优化司法服务点。创新建立“一村一法官”包联机制和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管理部门“五联”机制,定期开展进村进企活动,解答各类涉法涉诉问题,提前介入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前段化解。
设立巡回审判点,聚焦基层矛盾纠纷高发地和群体,将法院定分止争触角精准延伸到诉争源头,对矛盾纠纷提前预判,综合施策、精准化解。缩短分调裁审时间线。完善基层法庭“三次分流”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向辖区乡镇综治中心直接分流、网上司法确认,全力压缩诉调对接时间成本。建立基层法庭审前调解机制,发挥特邀调解员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熟悉风土人情等独特优势,对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开展诉前调解。建立涉民生、金融、企业和老弱病残孕军等群体全域诉服“绿色通道”,大幅缩减办案周期。
拓宽在线解纷覆盖面。在法庭建设音视频在线调解室,为辖区乡镇综治中心配备音视频在线调解终端,指导辖区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全面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全程在线运行。2022年以来,基层法庭司法确认数量同比增加12%,其中,在线司法确认占比达到48.2%,同比上升97.4%。
机制减耗 一站式通办 为人民满意“加分”
建设具备“分调裁审执”全领域、全过程的综合法庭,方便群众就近立案、参加诉讼、申请执行,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家门口”解决纠纷。建设立体化诉讼服务站。以“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庭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为导向,建设法庭诉讼服务站开设窗口办理登记立案、司法确认、财产保全和交费送达等业务,配备自助设备和自助便民设施,提供“一站通办”的诉讼服务。建设音视频调解室、互联网法庭,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等智能便民措施,构建环节全覆盖、流程全贯通的线上诉讼服务渠道,让“足不出户打官司”成为现实。
兑现最大化胜诉权益。建立1名执行法官+1名执行辅助人员+1名驾驶员的驻庭执行小组,主动与辖区党委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及村民小组联系对接,对辖区内事实清楚、标的较小的执行案件开展就地执行,重大、疑难、复杂执行案件,采取局庭联动、指导化解的方式,形成“简案迅速执结、难案集中攻坚、网格信息共享”的执行工作新模式。打造多样化“一庭一品”。结合辖区实际和自身优势,按照“基础功能+特色亮点”一体化建设思路打造法庭专属“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法庭高质量发展。西郊法庭“种子法庭”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工作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长安网、《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刊载。大满法庭“红色法庭”坚持传承西路军不朽精神,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
创新减负 系统化发力 为诉源治理“加速”
坚持府院庭联动,创新体制机制,延伸审判职能,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彻底改变了诉源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转变,实现纠纷不一定成讼。
紧靠党委聚合力。建立庭长协调机制,每季度向辖区党委报送《涉诉情况通报》,推动“无讼村”创建、“一庭两所一中心”联动情况以及“万人成诉率”纳入平安建设工作考核指标,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人民法庭为支点,三级综治中心联动,五级网格助力”的诉源治理新格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探索基层法庭庭长兼任辖区班子成员,参与党委重大事项决策,对矛盾纠纷提前研判预警、介入施策,助力无讼村社创建。
紧扣目标抓指导。提高法庭基础设施和经费保障力度,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基层法庭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法庭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法庭工作,分管院领导与各法庭结对包抓管理,法庭之间定期开展学习观摩和座谈交流,共同分析研判“两个平台”和办案质效指标数据,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
紧抓考核激活力。结合法庭工作特性,建立法庭绩效考核办法,优化法庭庭长职责,强化沟通、协调和汇报职能作用发挥。将诉前调解、审前调解、指导调解、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和于村企支部结对共建等工作纳入考核指标,推动法庭职能从“办案为主”向“办案和参与基层治理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