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平安幸福感持续升温
——天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经验做法综述
村巷里,孩童快乐地嬉笑玩耍;街道上,人们悠闲地逛街购物;夜幕下,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在天水市,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感持续升温。
2020年5月,天水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扣大局、抓重点、强基础、创特色、保平安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天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起“大平安”工作格局,以高效的社会治理保障着百姓的平安幸福生活。
三年试点,由点到面,既有辛勤付出,也有智慧结晶,积累了许多社会治理经验做法。天水市创新推行的“5432工作法”,入围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平安天水指数发布系统”荣获2022年度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十佳案例奖。
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市近三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全市刑事发案降至9年来最低值,诸多风险隐患在市域内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2023年2月21日,秦州区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光明小区党支部党员讨论解决近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党建引领 支部建到居民小区里
秦州区石马坪街道鸿源新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型居民小区,在社区党委指导下,该小区成立党支部,以楼栋为单元,把整个小区划分为15个网格,将小区29名党员编入网格之内,推选党员为楼栋长、单元长,构建起“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员志愿者”三级党建网络,开展治安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有效解决居民身边的大小事。
近三年来,天水市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市域社会治理的主线,全面推行“党建+综合治理”“党建+环境整治”“党建+文明创建”等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构筑党组织引领的“立体化”小区治理体系,建立不走、不撤、不散的小区党组织1340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78.1%,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全市13.3万名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党支部报到并认领岗位,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带动下,社会各界群众和志愿者与广大党员一道在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党的组织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彰显。
2021年7月19日,群众向秦州区综治中心送来锦旗。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强基固本 深耕平安建设“责任田”
走进秦州区综治中心,前来这里办事的群众来来往往,大家带着问题而来,怀揣平安而归。
据介绍,秦州区综治中心不仅设置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接访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区、综合办公区四个功能区,而且建成综合协调室、指挥调度室、 治安防控室、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综治信息平台,为前来办事、求助的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近三年来,天水市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1个市级、7个县级、123个乡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将综治中心功能向村(社区)延伸,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社会治理功能进一步有效发挥。各级综治中心不断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信访、公安、民政、司法、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驻或轮值工作,有效整合了社会治理资源,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为各级各部门共同深耕平安建设“责任田”提供了实战化平台。
全市以综治中心为支撑,组织开展新一轮平安天水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十安联创”基层平安细胞工程,围绕“枫桥式+”6个方面内容、20项重点任务,分类指导95个示范点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行业、单位的“小平安”汇聚成全市“大平安”,形成了“一县区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基层创新工作格局。
天水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一角。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科技赋能 跑出智能治理“加速度”
“咔嚓!”只要居住在小区的居民一刷脸,大门就开了,人人进出自如。
“如果小区有外来陌生人员进入,物业保安人员就会第一时间收到预警,并对其重点关注。”在石马坪街道鸿源新居小区大门前,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石马坪派出所民警马丽花介绍说,以前由于没有任何物防、技防措施,外人可随意进出,小区治安环境让人放心不下,自从建成智慧安防小区以来,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再也没有发生财物被盗、故意伤害等治安案件。
据了解,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是天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在小区布设智能门禁、人车卡口、公共安全视频等前端感知设备,目前已在全市建成850多个智慧安防小区,并在452个乡镇重点区域、700个行政村建成智能安防系统,推动“雪亮工程”向基层覆盖延伸。
不仅如此,天水市持续加强政法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于2022年2月建成平安天水指数发布系统,成为全省首个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发布综合平安状态量化指数的城市。
平安天水指数从治安好、秩序佳的“小平安”,到涵盖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平安”,包括国家政治安全、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安安全等9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公安、消防、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21个部门单位多个行业领域,打破原先部门间“各自为战”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了科学决策“数据库”、安全系数“晴雨表”和综合治理“指挥棒”,有力推动了突出治安问题、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跑出了智能治理“加速度”。
至目前,天水市共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应用系统9套、终端延伸应用系统2套,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智治支撑。
2023年2月9日,秦州区石马坪街道南一社区网格员联合社区民警排查矛盾纠纷隐患。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五治融合” 唱响基层治理“主旋律”
2022年5月11日,秦州区大城街道进步巷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中东小区部分单元由于管道漏水停水5日,楼上住户和一楼商户之间因漏水产生的水费问题和管道维修问题发生群体性矛盾,经网格员逐级反映情况,大城街道通过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业主委员、居民代表“四方议事会”及时调解、化解矛盾,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近三年来,天水市不断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创新推行“5432工作法”(五网联动网格管理精细化,四诊联调矛盾化解多元化,三措并举打防管控一体化,双管齐下治理手段智能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自治约束、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作用,唱响了基层治理“主旋律”。
全市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身边的邻里、家庭纠纷,探索形成了“五网”联动即政治建“网”、划片密“网”、智慧管“网”、自治强“网”、文化育“网”;“五诊”联民即主动下访及时“出诊”、“三调联动”灵活“会诊”、特事特办高效“急诊”、疏导情绪全天“听诊”、督办回访跟踪“复诊”;“五法”联调即矛盾纠纷冷却待机调解法、亲情感化调解法、求同存异调解法、判例参照调解法、现场勘察调解法的“三五工作法”,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天水市还涌现出“四方议事会”“家事合议庭”“居民说事”等鲜活经验做法,组建“巾帼调解队”“金牌调解团”、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发挥乡贤里老的作用,健全村(居)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的民主协商机制,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为民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