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颜色
作者:瓜州县司法局 王丽萍
有一种色彩,烙印记忆深处,任时光流逝,越来越让人着迷;有一种习俗,随着年龄增长,任岁月迁移,越来越怀念。
黄昏的云撵着夕阳,淡出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的焦灼中呈现朵朵夏花,开得奔放,开到天际蔚蓝深处,仍不愿离开。如同六月的杏、端午的麦,还有那香到心底的甜胚子。
五月五,过端午,吃甜醅,系花绳。小时候的端午,总在不经意间到来,没有盼望和期待,但总是那么开心、快乐。小小的身影,跟前跟后,蹦蹦跳跳,跟着哥哥姐姐摘杏子、学着大人们垒着火炉烧麦子,看着母亲制作甜胚子。
小时候的甜醅子是稀罕物,只有过端午才能吃上,是件很幸福的事。甜胚子的做法有点像酒酿,一般用莜麦酿制,大多采用耐寒早熟的莜麦蒸熟后,加酒曲酿制而成。小时候家境不富裕,母亲总会用麦子代替,虽说没有莜麦的好吃,对我们来说却也香甜可口。甜胚子耐嚼,酒味芳香浓郁,喝起来爽口,嚼起来带有浓浓的麦香。当时母亲为了更甜,总是放一盆晾好的白开水,撒上白砂糖,那个甜吆,直到此刻还甜在心田。真的是: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足见人们对甜醅子的喜爱。
端午节五彩缤纷,不止有花朵绽放,还有花绳的色彩。在母亲的手掌,各色的线,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随着母亲一张一合的节奏变成了好看的花绳。母亲讲着小时候的故事,说花绳要用心搓,当天上午搓好当天戴,六月六解开后扔到水渠,让水把孩子们一年里所有的不如意都带走,孩子们就会茁壮成长,还能防止碰到蛇蝎等。
渐渐地,才了解花绳原来叫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带来一年的好运。
长大后,身在异乡的我,一到端午,就想起母亲灵巧的手,想吃那甜到心间的甜胚子,想戴母亲搓的好看的花绳子。遥远的距离,视频里的句句问候,传递着母亲浓浓的牵挂与想念。
如今的端午,不再戴花绳了,南方的风俗习惯渐渐北入,我们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如今的端午,走在大街小巷的小吃摊上,随处可见散发着淡淡酒味的甜胚子,只是没有母亲的味道。
时光的印记,一年又一年,当青丝染成了白发,母亲的年华已溜走,那碗甜甜爱、那根细细的绳,一直伴着我,留在每个端午。